我們不是一家人 原民團體盼自編課綱

2014-02-14 13:11

? 人氣

針對教育部課綱微調風波,原住民團體14日上午也來到教育部,抗議原民歷史、文化向來被漠視。(王立柔攝)

針對教育部課綱微調風波,原住民團體14日上午也來到教育部,抗議原民歷史、文化向來被漠視。(王立柔攝)

針對教育部課綱微調風波,原住民團體14日上午也來到教育部,抗議原民歷史、文化向來被漠視。台灣原社社長汪明輝沉重地說,主流社會缺乏多元文化的素養,長期以來也沒有原住民編教材,「反倒是原住民小孩不管住在哪裡,偏鄉或離島,都知道『黃土高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原社等多個原民團體,14日上午赴教育部抗議,高喊「遵守人權準則,終結同化教育!」指出《憲法》規範要「尊重各民族意願」、各民族平等,但教育部修改課綱時卻不納入原住民代表,教科書提到原住民族則是簡單2頁就帶過,完全漠視原住民族的歷史和權利,教育部未來應遵照教育自決原則,促成14個原住民族成立教育自主團體、寫自己的課綱,並整合各級學校和部落大學等,建構從幼兒就開始的、完整的原住民族教育學制。

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代表拉蓊(Daong)說明,台灣教科書介紹原住民的方式,就是先講原住民族有14族,接著直接跳到牡丹社事件、霧社事件,再跳到國民黨來台灣後的「我們都是一家人」當作句點,很多與原住民自身息息相關的事情卻沒有提到。

拉蓊舉例說,「沈葆楨開山撫番」,到底是開什麼山、撫什麼番?1877年發生加禮宛事件,撒奇萊雅(Sakizaya)族幾乎被清軍滅族,僥倖的族人躲藏在阿美族下,消失了130多年後才在2007年正名,課本卻完全沒寫。

至於支持教育部微調課綱的「抗獨史陣線」發起人林明正,日前對媒體表示「以中國史觀來說,原住民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引起輿論撻伐一事,尚未正名但近年積極爭取的平埔族一支、噶哈巫族代表潘寶鳳則溫和地說,台灣意識也是這幾十年來漸漸凝聚成形,要所有人都有共識有點困難,而林明正的看法可能是出於一種原鄉情結,她尊重、體諒他強烈的原鄉認同。

但潘寶鳳也堅定駁斥林明正的說法「一廂情願」,背後或許還隱含「我們都是一家人」政治思維,因為站在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台灣基於原住民的關係,反而和中國有所區隔;中國的族群沒有被歸類在南島族群,而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孤島,彼此的民族之間沒有文化交流,如今不可能用一句話,就這麼簡單把台灣原住民、中國少數民族的關係牽得那麼近。

針對教育部課綱微調,潘寶鳳則說,她最初聽到消息時,「就覺得是這個政權一貫的態度、早就虧欠我們太多」,而她也提醒,虧欠不是從國民政府才開始,平埔族在清朝的時候被稱作熟番,而日治時期的日本人更覺得平埔族已是黃昏民族,統一丟了個「平埔族」的大名字,讓各個族群早就有很多東西丟失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