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失去的公共空間》新加坡當代藝術家韓雪梅 打破空間與社會的僵固想像

2019-08-22 09:10

? 人氣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新加坡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左)。(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新加坡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左)。(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台北車站黑白分明的大廳地板上,等待的人群或坐或站,吃東西、聊天、滑手機,相當愜意。但你曾想過,躺在大廳地板睡上一場香甜午覺嗎?來自新加坡的年輕藝術家韓雪梅,就在北車迸出一個奇妙想法:既然能久坐,那為何不能睡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睡覺可以美觀嗎?

「在公共場所禁止睡覺,可能是因為『破壞美觀』,但什麼才是美觀?這是可以被挑戰的!」韓雪梅說。

韓雪梅認為,睡覺其實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事,卻往往被與「懶惰、無生產力」畫上等號,因此被視作「不好看」、不應在公共場合出現的行為,刻板的定義不一定有道理,卻經常限制了大眾對公共空間的利用觀點。

「睡覺可不可以充滿詩意?怎樣睡覺才能漂亮?還是說只要長得漂亮,就可以在公眾場合睡覺?」一連串打破常規的疑問從韓雪梅的嘴裡吐出,流露頑皮的興奮。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新加坡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新加坡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公共空間破碎化 找回人與社會的關聯

來自新加坡的韓雪梅,有過電影、行銷背景,但在參與式表演藝術找到熱情。她自2012年加入新加坡「戲劇盒」(Drama box)擔任駐團藝術工作者,長期關注公共空間與社會的關係,吸引人們干擾社會常規作息,察覺自身主體性。

領土狹小的新加坡,土地資源彌足珍貴,相關利用法規也非常嚴謹。但韓雪梅指出,最有話語權的仍是商業力量,當一棟棟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公共領域破碎化也愈趨明顯。而且公共空間很容易出現市集和廣告,藝術家想舉辦活動,卻得經過重重關卡才能申請。「公共的定義是什麼?誰擁有決定權?」是韓雪梅接受專訪時一再出現的問題。

追求秩序與美觀 新加坡夜市文化消逝

韓雪梅也說,因為土地太少,新加坡許多東西經常被拆除,再由全新物品取代,舊時記憶很容易被抹去。「追求發展的時候,我們常常沒有時間思考失去了哪些東西。」

韓雪梅以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夜市文化」為例。她回憶,數十年前的新加坡也有很多街頭小吃,但也隨著多次「美化市容」,慢慢從日常生活裡消失。韓雪梅指出,許多攤販變成了集合式大樓裡整齊劃一的店舖,而美食街的擁有者可能是同一家企業,只是雇用很多勞工來烹調不同小吃,已經失去了家族事業、充滿特色的商業模式。她形容,連特色小吃都成為「修飾過的」(manicured,原意指美甲藝術)公共文化,實在不免感嘆。

她在作品中不斷尋找這些疑問與答案,例如2018年作品《不見:失物之城》(2018)中,就邀請觀眾一起打開全身感官,加入四小時的個人旅程,探索並表達自己在城市中失去的聯繫。

「亞當計劃」探索台灣

韓雪梅接受2019「亞當計劃-亞洲當代表演網路集會」(ADAM Project)邀請,和10多位藝術家一起來台探索台灣公共空間和不同社群的關係。韓雪梅透露,她與組員最感興趣的兩個社群,一個是位於萬華區的社會住宅「華江整宅」,這棟位於環河南路與和平西路圓環的建築興建於1970年代,透過2樓陸橋和中空廊道把社區連結起來,居民無須下樓就可以走到對街。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