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失去的公共空間》新加坡當代藝術家韓雪梅 打破空間與社會的僵固想像

2019-08-22 09:10

? 人氣

「這棟建築剛蓋好時,其實很新穎、很前衛,但時代往前走了,他們卻一直保持當年的樣子,」韓雪梅觀察,該社區不少居民都是長者,因為沒有電梯,許多人不便下樓,於是常常繞行2樓廊道當成運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吸引韓雪梅與同伴的空間就是台北車站。每到周日,來自各地的東南亞移工就會聚集在車站,享受與同鄉交流的自由時光。韓雪梅表示,華江整宅和台北車站空間性質截然不同,實際上卻都發揮了「家」的功能,讓不同族群得以找到歸屬感。

韓雪梅與組員也指出,華江整宅和台北車站的連結點,正是協助老人生活起居的家事幫傭,外籍移工的忙碌身影,兩個空間串聯起意想不到的共通點。不過,一群藝術家外來者,如何透過行動凸顯出這樣的共通點,又不會破壞對在地社群的尊重,對她和同伴而言也是不小挑戰。

「我們也算是一個新形成的社群,需要很多協商,這也是種民主的挑戰吧,」她說。

感受公民社會活力 望翻譯給新加坡人

數個星期的走訪,韓雪梅也對台灣公民社會的朝氣印象深刻。她表示,台灣人民擁有表達意見和自我的權利,非常容易能夠感受到活力。比起新加坡,台灣的公民組織更蓬勃、型態也更多元,例如合作社、倡議團體等等,都是她希望觀察的對象。

「我覺得很有趣,一直想著如何把這些概念帶回國,『翻譯』給新加坡人聽,」韓雪梅說。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左)與諾維斯塔(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受「亞當計劃」邀約來台的當代藝術家韓雪梅(左)與諾維斯塔(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韓雪梅也分享,新加坡經濟穩定,不分年齡的多數民眾對執政黨信任度仍然很高,但溝通上仍存在世代差異。這是因為長輩不熟悉表達意見的方法和工具,他們自稱沉默大眾,卻是真實存在社會上。韓雪梅認為,公共討論也不能忽略這群人的聲音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參與對話,他們不習慣說出政治思想,所以要去多多跟他們連結,」韓雪梅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