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警巡航的「金門模式」恐遍及澎湖、馬祖及台海 學者警告「灰色地帶」威脅

2024-05-13 13:00

? 人氣

中國海警船、公務船等船隻近期頻繁在金門水域出沒,官媒稱未來可以適用於馬祖、澎湖,乃至於「整個台灣海峽」。圖為中國海警用強力水柱阻撓菲律賓艦艇向仁愛暗沙提供補給。(示意圖,美聯社)

中國海警船、公務船等船隻近期頻繁在金門水域出沒,官媒稱未來可以適用於馬祖、澎湖,乃至於「整個台灣海峽」。圖為中國海警用強力水柱阻撓菲律賓艦艇向仁愛暗沙提供補給。(示意圖,美聯社)

中國海警船、公務船等船隻,近期頻繁在金門水域出沒,聲稱彰顯主權,中國央視新媒體「玉淵譚天」緊接著展開文攻宣傳,稱相關執法的分工越來越細,對大小金門實現「有效覆蓋」,更稱這種執法巡查的「金門模式」,未來一段時間也可以適用於馬祖、澎湖,乃至於「整個台灣海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金門海域衝突事件,台灣學者認為是中國對台的「灰色地帶」策略,宛若切香腸,透過每次不足以構成戰爭理由的小改變,累積以達改變現狀的目的和效果。面對此等灰色威脅,台灣政府與社會必須要競爭心態,不能危機疲勞。

中國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12日刊文〈台灣海峽,這個趨勢值得注意〉,該微信公眾號與中國外交部等官方關係密切,多次取得中美高層會談的第一手獨家消息和畫面,此次該平台特別撰文談金廈水域議題,因此引發關注。

該文聲稱,中國海警4月在金門附近海域總共展開4次執法巡查行動,而5月以來的兩周時間,中國海警的執法巡查行動次數,就已經達到5次,用實際行動表明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說。隨着海警在金門附近海域執法巡查行動次數的增加,台灣媒體相關報導的數量,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逐漸強調「海域管轄權」。

文章指出,從中國海警於3月15日和5月3日兩次行動的航線可看出,對於從金門兩島通向大膽、二膽島,以及金門兩島向南進入台灣海峽的相關水域,中國海警的執法巡查基本實現「有效覆蓋」。文章還稱,這樣的路線意味着無論是商船、民船,還是從金門島開往大膽、二膽的台「軍用運補船」,都將被納入到中國海警為維護相關海域安全而開展的執法巡查範圍內。

中國海警局公布5月3日海警艦艇編隊在金門附近海域執法巡查示意圖。(圖取自中國海警微信公眾號)
中國海警局公布5月3日海警艦艇編隊在金門附近海域執法巡查示意圖。(圖取自中國海警微信公眾號)

「玉淵譚天」引述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匡宇指出,隨著大陸執法巡查行動的不斷展開,不同執法部門負責的執法行動越來越細化,分工也越來越明確。各部門之間,既有分工,也有協作。

文章另引述匿名的專業人士強調,在未來一段時間,這種同時「保護大陸和台灣兩地民眾」的執法巡查「金門模式」,也可以適用於馬祖、澎湖,乃至是整個台灣海峽。一旦有「不法勢力」侵犯中國漁民的合法權益,中國海警就可以參照「金門模式」,建立起常態化執法巡查態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