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抗議逾千人被捕:該讓警察進入校園嗎?《經濟學人》這樣看

2024-05-02 16:29

? 人氣

學校面臨各方施壓,國會共和黨議員批評縱容反猶太主義,贊助者威脅撤回資金支持,外部煽動者干預校內和平抗議,意圖引起混亂。而學生不論是支持巴勒斯坦或因抗議而被冒犯的人,都是學校的重要成員。被捕學生的困境已成為抗議活動的核心,越來越多學生和教職員要求特赦抗議者。問題在於,停學和法律記錄是否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學本應創造促進學習和探究知識的環境。對大學校長來說,目前狀況簡直是一場惡夢。他們必須在守護言論自由以及對犯罪活動、反猶太主義和仇恨言論的投訴之間取得平衡。

2024年5月1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親以色列和親巴勒斯坦團體發生衝突後,示威者帳篷被安置在校園一處。(AP)
2024年5月1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親以色列和親巴勒斯坦團體發生衝突後,示威者帳篷被安置在校園一處。(AP)

《經濟學人》指出,解決校園抗議理論上並不困難,然而聰明的美國菁英們卻在對當前局勢的是非辯論中陷入了困境。

右派政客過去時常譴責菁英大學與左派學子,認為他們充滿了無法忍受「不同觀點」的「玻璃心」,然而現在右派卻試圖擴大反猶太主義的定義,以壓制學生的不同意見,並希望國民衛隊(National Guard)能協助。而在左派之間,那些原本主張冒犯言論等同暴力的人們,現在居然認為揮舞煽動暴力的標語,例如「全球起義!」(Globalise the intifada!),是可以接受的。

「intifada」一詞被用來描述巴勒斯坦人組織對抗以色列軍方的起義,許多巴勒斯坦人將它看作是反抗外族占領的解放戰爭,而以色列則認為它是一個恐怖運動。巴勒斯坦起義已經發生過兩次,第一次始於1987年,結束於1993年。而第二次起義則發生於2000年,持續了5年,造成數千人傷亡。

2024年5月1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親以色列和親巴勒斯坦團體發生衝突後,警察在校園中巡邏。(AP)
2024年5月1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親以色列和親巴勒斯坦團體發生衝突後,警察在校園中巡邏。(AP)

如何解決校園抗議?該讓警察介入嗎?

《經濟學人》指出,針對解決校園抗議,參考相關原則是有幫助的。

首先,保護言論自由至關重要,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儘管公立和私立大學的法律義務有所不同,但所有學院都應該對言論自由範圍給予寬泛的界定,並以中立方式執行。這代表,校方應該保障學生在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權利,也該保護他們稱以色列為「種族隔離國家」以及表達支持哈瑪斯言論的權利。

其次,儘管第一修正案保障了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但它並不意味著可以容忍抗議者肆意妄為。校園應該創建一個促進學習文化的環境,縱容抗議者高喊要「起義全球化」,恐嚇教室裡的猶太學生,阻礙其他人使用公共空間、損壞校園財產,並不符合這一目標。

4月30日晚間,哥倫比亞大學校方要求紐約市警局進入校園驅離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圖為警員清空校內草皮的示威者帳篷。(美聯社)
4月30日晚間,哥倫比亞大學校方要求紐約市警局進入校園驅離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圖為警員清空校內草皮的示威者帳篷。(美聯社)

第三,抗議活動應該盡可能通過協商解決。然而,這需要學生提出一套明確的要求。目前一些有關撤資的要求不夠清晰;其他一些要求,比如建立巴勒斯坦國等,儘管與美國國家政策一致,但不在大學校長的職權範圍內;還有一些要求則是顯得荒謬。

最後,如果協商無法取得成效,且有違反法律和規定的情況發生,那麼請警方介入是最終手段。這麼做可能產生反效果,不過那些譴責校園聯繫警方的人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公民不服從的重點正是「被逮捕」,不合理的武力行為會引起對該事件的關注並贏得同情。

所幸目前為止,學生們未對警察展開攻擊,而警官也相對保持克制。這不同於1968年民權運動期間,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橘堡(Orangeburg),警察向一群非裔學生開槍,導致3人死亡、28人受傷的慘劇。

預計這波抗議活動將在幾周後的畢業典禮後逐漸平息。然而,這並不代表結束:抗議者和警察可能會在8月份的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相遇,屆時對峙可能會惡化。

美國紐約市警察4月30日晚上踏進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驅散逮捕占領校內的挺巴勒斯坦抗議人士。(美聯社)
美國紐約市警察4月30日晚上踏進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驅散逮捕占領校內的挺巴勒斯坦抗議人士。(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