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中關係恐再起波折,北京為川普重返白宮預做準備

2024-05-02 10:30

? 人氣

2024年4月23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曼哈頓刑事法院出庭。(美聯社)

2024年4月23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曼哈頓刑事法院出庭。(美聯社)

去年,龐畢歐(Mike Pompeo)的回憶錄《寸步不讓》(Never Give an Inch)在中國高層內部流傳,其中一段話特別激怒了習近平。這位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的國務卿在書中寫道,美國應該「給予台灣正式外交承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對這一言論的憤怒預示了北京方面的一個更廣泛的擔憂:如果川普及其核心圈子重新掌權,等待中國的將是什麼?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川普在白宮的四年給美中關係帶來動蕩。直到2020年他卸任時才讓中國政府鬆了一口氣。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當時發了一條意味深長的推文:「總算走了,唐納德·川普!」

據了解中國領導層想法的人士稱,現在中國官員正悄悄地為川普重返白宮以及中美關係再起波折做準備。

現任總統拜登(Biden)也讓中國政府的日子不好過,他不僅保留甚至擴大了川普時期強硬的對華經濟政策,而且和美國的盟友們聯起手來對付中國。不過知情人士表示,拜登也試圖緩和與中國政府的緊張局面,習近平對此表示讚賞。

例如,在今年1月份台灣總統大選期間,華盛頓方面就曾頗為審慎地避免與中國政府對立。中國宣稱對台灣這個自治島嶼擁有主權,並多次警告美國不要干涉台灣事務。

一些中國官員認為,如果川普在11月份獲勝,對中國可能是件好事。習近平相信,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正在衰落,而這些中國官員認為,川普上台會加速這一衰落,在美國造成更大的政治和社會混亂,並疏遠拜登贏得的盟友,讓北京方面有機會與歐洲重建關係。

但接近中國領導層的人士說,總體而言,他們認為川普連任的危害可能超過任何潛在的好處。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會進入川普的核心圈子。

以龐畢歐為首的28名前川普政府官員已被中國列入制裁名單,並被禁止進入中國領土。龐畢歐已表示,他對加入第二個川普政府持開放態度。在拜登上任的前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給龐畢歐貼上了 「末日小丑和世紀笑話 」的標籤,以反擊龐畢歐對中國在新疆地區針對維吾爾族群體實施種族滅絕的指責。

川普和他的貿易戰副手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公開主張切斷中國進入美國市場以及獲得美國技術和資本的途徑。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中國方面認為,如果川普重返白宮,美中關係的上升空間將被封死,而下降空間將是無底深淵。

中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不管誰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我們都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促進雙邊關係。「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人出於選舉目的拿中國說事。」

「反向尼克森」戰略

通過採訪美中兩國政府的政策顧問以及與中國官員進行過商討的人士,可以對北京方面做了哪些準備有所了解。

包括外交、貿易、投資和科技部門在內的一些中國部委已指定官員擔任美國大選的觀察員,重點關注的是川普陣營。

一個緊迫的問題是美中會不會爆發另一場貿易戰。中國企業正加緊在中東等地區為獲取AI等技術拓寬渠道,擔心川普勝選會導致美國對華技術制裁加快。

儘管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等人呼籲中國停止向全球市場傾銷廉價商品,但中國正投身於一場由政府領導的行動,試圖利用製造業來擺脫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困境。官員們推斷,這是在競爭中勝過美國的最佳途徑,特別是在川普重新入主白宮的情況下。

中國高層官員還加緊拉攏美國商界領袖,詢問他們誰會成為川普內閣的成員,並試圖讓他們鎖定對華投資。

拜登在任期間,隨著烏克蘭戰爭和加薩戰爭的爆發,地緣政治分野愈發深化,大致來說,是美國和歐洲站在一邊,中國和俄羅斯站在另一邊。川普如若勝選,可能會攪亂這一格局。

據接近中國領導層的人士稱,習近平的一大擔憂是川普是否會破壞他與普京(Vladimir Putin)的「兄弟情」。川普主政時期曾多次試圖拉近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

習近平已經和普京建立了私交,他擔心,如果川普向普京示好,可能會削弱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俄羅斯是習近平與西方對峙的重要夥伴。

一些研究中國問題的策略人士表示,更糟糕的是,川普可能上演 「反向尼克森」戰略。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在冷戰期間拉攏中國對付蘇聯,川普也可能試圖讓俄羅斯轉而與中國對抗。

目前美國的重點是減少中國對俄羅斯的援助。拜登政府正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減少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支持,這也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周訪問中國時向習近平和其他高層官員傳遞的資訊。

林中漫步

自從去年11月份拜登和習近平在加州會晤以來,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那次峰會旨在打破去年疑似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上空後出現的外交僵局。

在制定峰會日程時,習近平團隊有一個願望:讓兩位領導人一起散步。

中國政府希望向國內公眾展現習近平與拜登友好相處的畫面,以證明習近平掌控著中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就像2013年的一次峰會上習近平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悠閒散步的畫面那樣。

白宮滿足了這一願望。在舊金山郊外的一處林木茂密的莊園裡,兩國元首舉行了長達四個小時的會晤,而兩位領導人一同散步的畫面被電視廣泛轉播。

雖然拜登在大程度上延續了川普政府的貿易立場,但拜登政府經常表示,希望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美中競爭。

「中國人知道他們不喜歡拜登什麼,」政治風險諮詢公司Eurasia Group中國區董事總經理Rick Waters說。「但他們確實看重拜登為穩定兩國關係所付出的努力。」Waters曾擔任美國國務院的中國事務高級官員。

不過自上次峰會以來,儘管成立了十幾個工作組以重啟貿易和其他政策談判,而且拜登和習近平最近也通了一次電話,但真正的談判少之又少。

拜登政府官員說,要進行更有實質性的對話,還需要時間。對中國來說,川普可能獲勝也是一個因素。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中國人 「很可能認為,如果拜登政府即將不復存在,妥協就沒有什麼意義」。甘思德最近與北京的官員和政府顧問進行了交流。

「糟糕的經歷」

川普在2016年出人意料地贏得總統大選,顛覆了美國深化對華經濟關係的長期戰略。

習近平及其下屬最初認為,川普的強硬言論掩蓋了對中國經濟實力的恐懼。當2018年初川普開始對中國徵收關稅,試圖迫使中國改變由國家主導的經濟行為時,中國政府每一次都以牙還牙,認為這位商人出身的總統最終會讓步。

隨後是針鋒相對的事態升級。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美國對華商品進口關稅最終翻了兩番,從平均3%增加到12%。

長期以來,中共統治者習慣於在雙邊關係中扮演更誇張的一方,但現在他們發現,自己不得不面對一個反覆無常的交易對手,不惜使用極端手段也要逼迫中國讓步。

據與會人士透露,被認為可能成為下一任外交部長的中共高級外交官劉建超今年早些時候在與美國智庫舉行的閉門會議上說:「在川普執政期間,我們經歷了一段糟糕的時光。

川普加徵的關稅後來被拜登保留了,這些關稅給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是真實存在的。根據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和其他中國頂尖大學的經濟學家的研究,被加徵關稅的中國企業對美國的出口減少,招聘和研發支出也有所下降,開創新業務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一些中國經濟學家認為,總體而言,貿易戰對中國GDP造成的損害是美國所受傷害的三倍。

在華盛頓,川普強硬的對華立場大受歡迎。此後兩黨達成共識,認為美國過去與北京方面的接觸並沒有讓中國採取更加市場化的經濟方針。

但川普的貿易戰也並未實現其主要目標。

2020年初,美國與中國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其核心是中國承諾在兩年內增加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估算,中國實際購買量比這個數字低40%。

中國也沒有按照美國所希望的那樣對經濟政策展開根本性的改革,例如減少政府補貼。政府補貼讓中國公司在同海外對手競爭時處於有利地位。

科技制裁

在中國為應對川普可能再度上台而制定的計劃中,很大一部分與關稅和先進技術有關。

一些經濟官員把目光投向《沒有自由貿易那回事》(No Trade Is Free)等書籍,這部書的作者萊特希澤是川普任內的貿易戰略家,曾與中國政府談判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被認為是川普第二任期內財政部長的潛在人選。

另一些中國官員則邀請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專家參加情景規劃會議,以評估川普再次勝選的情況下美國出口管制的推出速度和覆蓋範圍。

根據中國問題和半導體行業專家、蘭德公司(Rand Corp.)高級顧問Jimmy Goodrich在2月份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政府研究人員已著手深化與阿布達比技術創新研究院(Abu Dhabi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在生物科技、量子計算和AI等領域的合作。

這家有政府背景的研究院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中國在中東的一個盟友。該研究院的發言人說,他們是一家跨國研究機構,與34個國家的組織建立了70多個合作關係。

中國分析人士說,未來幾個月,中國很可能加快步伐繞過美國的科技制裁。華盛頓方面擔心,中國公司可能通過從美國購買晶片的其他外國實體手中獲得強大的AI晶片。

川普曾表示,如果再次當選,他可能會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最高60%的關稅。目前還不清楚這個想法如何落實。

與川普競選團隊關係密切的人士說,隨著選戰日趨激烈,川普可能會將他的強硬對華態度與拜登往往更具針對性的處理方式作對比。

川普團隊的一位發言人提到了川普過去的一些言論,暗示如果他重返白宮,將採取激進立場。「按照我的議程,中國將被徵稅,用來建設美國,」川普去年年初表示。「我將實施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在所有關鍵領域徹底消除對中國的依賴,這事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客座研究員、曾在川普當政期間任職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Matt Turpin說,如果川普再度當選總統,「第一天他就會詢問中國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的怎麼樣。然後他會指示萊特希澤,把原來沒做完的工作撿起來,接著幹干。」

萊特希澤在他去年出版的書中將中國描述為「美國革命以來美國及其西方自由民主政府體系面臨的最大威脅」。

談判籌碼

中國已開始將其貿易從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轉移出去。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顯示,俄羅斯等發展中經濟體去年佔到中國商品貿易的一半以上,高於2017年的42%。

中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事實早已證明,貿易戰和關稅戰不利於任何一方。

相比貿易立場,川普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更為模糊。去年7月,當福斯新聞(Fox News)問到美國是否應該在中國入侵時保衛台灣時,川普說:「如果我回答這個問題,就會讓我在談判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這句話引發了外界的猜測:川普可能會把台灣問題當作一樁商業交易來處理,可能會把台灣當做貿易談判的籌碼,比如讓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

這種策略對中國領導人來說可能效果有限,因為中國一直將統一台灣視為神聖使命。

北京方面的觀點是, 「台灣本來就是我們的,」一位中國外交顧問說。「我們為什麼要為此開一張大支票呢?」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