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放過-美術館中的推理事件

2017-04-14 18:12

? 人氣

藝術家張暉明《碎片系列》場景。(圖/高美館提供)

藝術家張暉明《碎片系列》場景。(圖/高美館提供)

推理文學中,常充滿著懸疑、刺激的情節,讓讀者不知不覺墜入故事的無底深淵,探索各個蛛絲馬跡;而在藝術的世界裡,其創作的核心精神內涵也常常隱藏在作品的細節中,如同推理文學般流露懸疑,引人遐想,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高雄市立美術館目前正在展出結合文學與藝術,充滿懸疑、奇特的展覽《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次展名以被譽為英國推理小說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經典推理小說《一個都不留》為發想,一方面援引文學中經典的懸疑元素,另一方面也反轉小說「無人生還」的旨題,邀請民眾進入以當代藝術搭建而成的「懸疑大宅」。

神秘的邀請函 你/妳敢赴約嗎?

故事開始於一封神秘的邀請信,當觀展者走進入這棟處處機關的宅院,從入口的玄關、客廳、餐廳、浴室、臥室、晃動著魅影的過道、埋藏家族秘密的地窖、暗藏機關的密,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案發現場,面對種種未知與臆測,在期待又怯怕的顫動中,推開推理的大門…

線索一-玄關

藝術家劉瀚之的《訪客》場景。(圖/高美館提供)
藝術家劉瀚之的《訪客》場景。(圖/高美館提供)

她將手探到裙子裡,掏出冰涼的鑰匙遞到戴立許手中。……鑰匙一頭綁著一個紅色塑膠栓,看起來如此鮮豔,瞬時,戴立許竟是以為自己手中染上一片殷紅的血跡。――菲莉斯‧桃樂賽‧詹姆士(P. D. James)著,柯清心譯,《黑塔》(The Black Tower, 1975)

玄關盡頭,發出詭譎昏暗的的燈光,來回擺盪的水晶鐘擺持續對訪客發出催眠指定,彷彿暗示門眼另一頭還有個未露臉的「某人」,正偷偷觀看、窺伺著自己,試圖操弄訪客的意識與心靈。

回頭另一個入口,一雙鮮紅高跟鞋映入眼簾,對映《紅色沙發床》中看似死去、缺席的女子身影,似乎暗示著我們追尋這位神祕女性的香氣,通過牆上這把透著金屬光澤的《鑰匙》,踏著謎團與線索,打開這扇懸疑之門。

線索二-客廳

「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客廳展場。(圖/高美館提供)
「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客廳展場。(圖/高美館提供)

客廳的整面地板被一張高級的中東地毯鋪滿了,東邊面對大門的牆中央有一個大理石砌成的壁爐,一架直立式鋼琴就擺在對角處。……在長桌的旁邊,靠近甬道被向大門的地方,有一張藤椅,椅背極高呈扇狀。

艾文‧班森的屍體就倒在那張藤椅上。

――范達因 (S. S. Van Dine)著,夜暗黑譯,《謀殺名單》(The Benson Murder Case, 1926)

推門走進這座大宅,一間小巧華麗的客廳照亮了宅邸的風格,家族合照懸掛在牆面上,成員們看似平凡卻冰冷陰鬱的神情,彷彿正透露著這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衝突與秘密?

客廳的地面鋪設的高級地毯上是一組沙發與矮几,忘記關閉的電視螢幕中,播放著個人私密生活的偷窺紀錄,伴隨四周奇異緩亂的聲響及若有似無的竊竊私語,《告密》以妄想為隱喻,傳達當代生活中無孔不入的偷窺威脅,讓我們置身虛擬與真實交錯的混淆與謎團中。

線索三-玄關

藝術家袁廣鳴的《預言》場景。(圖/高美館提供)
藝術家袁廣鳴的《預言》場景。(圖/高美館提供)

他喝了一口酒,葡萄酒在燭光下微微泛著紅光,正好映在他的臉上,照亮他上過蠟的鬍鬚、小小的皇帝鬍鬚和形狀古怪的眉毛。餐廳一下陷入靜默之中。

――阿嘉莎‧克莉絲蒂 (Agatha Christie)著,沙輝譯,《底牌》(Cards on the Table, 1936)

這時,「砰!」,一聲尖銳的槍響劃破寂靜的宅院。當大夥驚懼地追著齊簡《第一槍與第二槍》中的槍手背影來到餐廳;《預言》的餐桌正因巨響而搖晃著,桌上尚未收拾的餐具、酒杯應聲碰撞,被人喝剩一半的酒水潑灑蔓延,如同鮮血流淌……。

蠟燭滴下的蠟淚在震撼後的餘波中漸漸平息,餐桌旁蛋糕盤上整齊擺放著《最後的檸檬派》,盤中還貼心地留下一支小挖勺;仔細一看,這竟是一截斷指,彷彿剛偷挖起蛋糕上的奶油……。越來越多的線索與謎團在眼前出現,挑戰著每一位訪客的想像與思考,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出屬於自己的懸疑故事與結局。

《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從2月25日至5月30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展覽囊括來自國內外近30組藝術家的作品,包含平面、裝置、錄像、聲音及表演藝術等。

除了空間裝置作品的展出,「河床劇團」也將於展覽開幕及每月各一次假日帶來表演(演出日期與時間:3月11日、4月15日、5月6日,下午2:00-5:30)。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