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都在學習的人,很難成為一流人才!專家犀利戳破為何「熱愛提升自我」反而容易失敗

2018-11-21 12:28

? 人氣

常常花大錢去那些虛有其表的商學院,或是參加自我啟發講座……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是會經常學習。不管學的東西是否派得上用場,一心一意的程度甚至到了「提升技能比三餐還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少人會參加各種提升技能的課程, 舉凡英語、Excel、會計、MBA之類,只要看起來好像能提升自我,都很熱中。

彷彿如果不隨時提升技能就會很焦慮,一直給人在進修的印象。我不得不說,很多人都是一味的提升技能,卻失去目地的「迷途羔羊」。

例如,他們會被「自我感覺良好」所綁架,去上一些奇怪的商學院(當然也有一些很好的課程) 的學分班, 即使對於成就自己的工作或人生一點關係也沒有。然後翻閱厚厚的實質選擇權書籍,不論是否對工作或將來的職涯有幫助,反正就是同時多方面進修。

但是他們最傷腦筋的共同點,就是永遠都不會將想法付諸行動。

他們喜歡接受刺激,但是感動只有三天就冷掉了,絕對不會實行。更恐怖的是,只有在酒醉的深夜,跟後輩瞎扯淡的時候才說大話:

「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把自己變成『王牌』!」

「工作成功的基本是『乘法』。金融、業務、旅行業,每一百人裡面就有一個,但三種產業相乘,就是百萬分之一的人才!要成為同世代唯一的存在!」

「所謂的領導力,不是有沒有才華,而是有沒有想要學習!」

「自我介紹的時候要有『故事』!」

只是聽某個知名講師講過,就拿來現學現賣,在深夜的居酒屋迴盪。自己什麼都不會,只學到點皮毛,離「可以實行的深刻體會」還遠得很。

能夠做的只有「在居酒屋跟人生經驗尚淺的後輩說教」,當冒牌的評論家。結果各個層面都只能評論表面,成為什麼都實行不了的二流人。

把學習當藉口,一直在追尋啟發的二流人

我很想從這種二流人的背後緊緊抱住,跟他們說不可以一直處於只有「自我啟發」的狀態。

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應該要有更寬廣的視野,在混沌中摸索出自己能夠勝出的方向。一定要冒險推開門,邁出步伐。

經常把學習當成工作, 這種人應該要試著問自己:「 我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我發現,很多人把不敢付諸行動的猶豫與怠慢,拿「學習」當成藉口,成了一直在追尋啟發的二流人。

新加坡飯店王的訓斥「你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我有一個朋友想要從事飯店生意,就進入知名的洛桑飯店管理學院就讀。

他在半島酒店、希爾頓飯店實習,在INSEAD念MBA的時候,有機會和知名的新加坡飯店經營者晤談。

飯店王一句:「 你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 對他有如當頭棒喝。當下他才發現,不能光是一直念書而已,只有學習沒有行動也是枉然。

之後他就利用在商學院所學以及人脈,實際付諸行動。

他的構想是讓韓國的不動產業主,將大樓委任給他新開的飯店管理公司改裝,投資資金每件都高達數數十億日元,提案多達幾十件。

即使一次次被拒絕,但是他不理會周圍不可能的聲浪,只是一心一意的繼續跑業務。

MBA畢業後一年後,他承接了首爾東大門絕佳地段的高級飯店。這個小故事給了我們不要藉著學習逃避,要分出勝負,就必須實際行動的啟示,讓我牢記在心。

在教養方面,希望大家能擴大眼界,有廣闊的世界觀。但是關於「自己靠什麼維生」的職業,就不能只是用想的,要用執行力來決勝負。

不能永遠都是以「提升技能」或是「為將來關鍵的那一天做準備」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一直去參加潛能開發課程。因為「這個課程好有趣」而去學習的人,會被「啟發窮神」附身,一直在追尋啟發,最後無法實現自我。

用企業家精神,讓啟發窮神退散吧!不要只當學習家、評論家、批評家,實際去做一回更重要。

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點子,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執行力(順道一提,獨角獸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Uber、Airbnb 並不是點子有多新奇,而是比別人先做,在市場上以迅速的執行力而成功)。

作者介紹|金武貴

1977年出生,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系畢業,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企管碩士。

大學畢業後進入外商金融機構瑞銀集團(UBS)的投資銀行部門,負責日本企業上市和資金調度工作。之後進入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跨國顧問集團理特諮詢公司(Arthur D. Little),負責企業的策略規畫,參與歐洲、美洲、亞洲等國際諮詢專案;在世界最大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擔任分析師,負責上市公司的調查與評估。之後移居香港,改從事私募基金投資,經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投資業務。目前以新加坡為據點。

由於多年近身與世界頂尖菁英共事的獨特工作經驗,受邀為「東洋經濟ON LINE」主持「世界菁英直擊!」專欄,披露頂尖菁英們的軼事,不僅獲得廣大上班族的迴響,瀏覽人數更超過8,000萬人次,成為日本人氣第一的專欄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摘自時報出版《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