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專題1》落實罕病病友醫療權益 合理成長罕病專款預算且餘款彈性留用

2023-11-30 16:29

? 人氣

不良循環:執行越少專款預算成長越少 建議罕病專款餘額留用!

近年,罕病創新治療、新藥研發高速發展,即使罕病專款充分執行,對於罕病病友於新藥的需求仍幫助有限,另外,罕病專款的編列是依照已經用藥的病人需求自然成長率,加上推測可能新納入給付藥品的預算進行編列,採用「前五年決算平均成長百分比」作為「下年度預算成長百分比」的考量,造成執行越少,罕病專款成長越少的不良循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六年來,罕病專款已累積超過37.14億元未執行完畢,餘款不能留用,須全數繳回健保的「安全準備金」,表面上雖然有超過九成的罕病專款執行率,但累積如此多未執行完的款項,對於等待救命的病友來說,是何等心酸!

曾敏傑建議,罕病專款的餘款留用會是讓預算具備彈性的方式。(圖/罕病基金會)
曾敏傑建議,罕病專款的餘款留用會是讓預算具備彈性的方式。(圖/罕病基金會)
健保署罕病專款的編列,是依照過往使用情形作自然成長的估算,銘欽補充建議,應公開參考了什麼項目、參數,如何計算估計的數字,讓大眾可以依照此標準來評論預算編列是否恰當,越公開透明,社會大眾的意見和疑慮才能減少。(圖/罕病基金會)
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楊銘欽補充建議,健保署罕病專款的編列,是依照過往使用情形作自然成長的估算,銘欽補充建議,應公開參考了什麼項目、參數,如何計算估計的數字,讓大眾可以依照此標準來評論預算編列是否恰當,越公開透明,社會大眾的意見和疑慮才能減少。(圖/罕病基金會)

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表示,專款會每年有未執行完餘款,就是因為年度內沒有按時給付新藥,當專款餘額累積增加,又無法保留至隔年度繼續使用,未來罕病專款的成長幅度就更低,長期下來會導致已經通過給付使用的舊藥無法給付、也沒有預算負擔新藥、支持創新治療,成為嚴重的惡性循環,曾敏傑建議,罕病專款的餘款留用會是讓預算具備彈性的方式。

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楊銘欽補充建議,健保署罕病專款的編列,是依照過往使用情形作自然成長的估算,但太過保守,健保署應公開參考了什麼項目、參數,如何計算估計的數字,讓大眾可以依照此標準來評論預算編列是否恰當,楊銘欽強調,越公開透明,社會大眾的意見和疑慮才能減少。

透過《建言書》、長年的政策觀察,罕見疾病基金會認為目前罕病專款進入惡性循環的處境,已背離當初創設於社會保險制度底下的初衷,且罕病專款逐漸不堪負擔舊藥、無力給付新藥,罕見疾病基金會透過《建言書》倡議健保,落實罕病專款的預算合理成長、確實執行、並讓餘款留用,以支持罕病病友苦苦等待的醫療權益。

 〈小辭典〉

■ 罕病專款:為了避免擠壓在健保總額制度之下的罕病預算,自2005年起在健保總額中特別設立「罕病專款」。

■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
 臺灣在2000年公布施行「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是全球第 5 個立法保障罕病病人的國家,立法內容結合了罕病防治與罕藥法。

■ 帶因篩檢:
(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檢查數十種以上的疾病和相關基因,以達到大幅降低隱性遺傳疾病的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睿筌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