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別只看高殖利率就買股,小心掉進投資陷阱!巴菲特等理財專家道出股利常見3大迷思

2022-12-16 16:30

? 人氣

市場短期價格會受情緒驅動

緊緊跟隨群體思維是市場情緒的現象。市場會上漲還是下跌?許多老生常談的金融界雋語會說:「不要試著計算市場的時機。」但媒體如何報導金融市場正是造成投資人跟著走的原因,誰管當下市場情緒如何。別忘了,短期價格會受情緒驅動,而非依循邏輯。專注於長期投資就是將自己置於最佳位置,可以忽略所有會讓你賣低買高的陷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下有個很好的建議來自傳奇投資人彼得.林區。這句名言雖是他在一九九四年說的,但「報紙」一詞可以代換為現在的網路新聞或社交媒體:「如果你持有汽車股,那就不該看報紙的金融版,而是要關注本地報紙的汽車版。看看他們如何談論新車款,哪些車款的評等比較好,哪些不好,這就是你該看的。你也不該一天看四次股價,只要早上看過一次就夠了。更不該去管『今天市場在做什麼』,反而要專注於『這間公司兩年、三年、五年後會做什麼』。」

分開來看數字

沒有一個資產負債表或財報能告訴你整間公司的情況,例如本益比( PER)通常被當成判斷公司價值的指標;但每個產業的本益比差別很大。

舉例來說,醫療服務業的本益比通常是42 倍,幾乎是整個市場平均的三倍,所以如果你只想投資本益比不到 20 倍的公司,就會錯過醫療產業中很棒的公司。盈利成長也一樣。如果公司去年成長 20% 可能很棒;但如果同一時期其他競爭者都成長 100%,那可能就令人擔心了。任何財務數字都需要從大格局去看,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在研究階段時,要一併分析公司的競爭者。

作者介紹|佛里曼投資顧問團隊(Freeman Publications)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提供個人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服務,內容涵蓋股市解析、公司估值、個股推薦等,立志幫助投資人找到跑贏市場的股票,增加個人財富。曾獲CNBC、yahoo finance、sifted、ZEE5、Medium與MarketWatch等多方媒體的肯定。本系列作已累積數十萬本銷量,收穫Amazon、Goodreads等多個網站讀者高分好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無痛致富:巴菲特測試金律幫你找出鑽石級股票,每年穩穩獲利超過10%,更運用價值投資的「複利雪球效應」把錢滾成巨大財富》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