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別只看高殖利率就買股,小心掉進投資陷阱!巴菲特等理財專家道出股利常見3大迷思

2022-12-16 16:30

? 人氣

因為貝佐斯的努力與分析師定期宣傳公司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和獲利展望,所以亞馬遜成了華爾街的新寵。這些報告背後主要的動力,是網路的使用人數將會爆增,因此亞馬遜具有優勢地位( 就像公司的名稱) 能吸引網路使用者前來購物。但這裡只有一個問題,公司其實並沒有賺錢,亞馬遜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公司以擴大規模,而且多年來自由現金流低得危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這些對分析師來說都不重要。照理說問亞馬遜是否能找到新的創投公司支援,來撐過這麼低的現金水準是個合理的問題;但卻沒人提出來。其中一個原因是華爾街的銀行在討好亞馬遜,期望能為其承銷首次發行的新股。最後是由摩根士丹利獲得這紙合約,而且很大原因是分析師瑪麗.密克( Mary Meeker)撰寫多份有關亞馬遜前景看好的報告;不過密克否認她為摩根士丹利帶來的生意和她的報告評等有關。

相較之下,有位分析師質問亞馬遜的商業政策,卻被他的公司雷曼兄弟冷凍在一旁。投資銀行承銷首次新股發行的獲利非常大,因為它們有兩種獲利方式:一個是手續費、承銷費等費用,第二個是交易獲利。最初賣給投資人的股票,是由推廣者也就是承銷的投資銀行直接賣給大眾。當然,銀行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多賣點股票,這樣才能得到最高的獲利。

而由於分析師的意見很重要,所以不難想像銀行的分析師會把這檔股票說得很好。但華爾街的銀行仍堅稱,分析師與交易部門間存在著所謂的「資訊阻隔」( Chinese wall),投資銀行這個產業過去的記錄和道德觀都是眾所皆知的,也可受公評。

我們的重點不是討論分析師的對錯。以這個案例來說,密克長期看好亞馬遜是正確的觀點;但不是她最初的報告中所引述的原因,畢竟亞馬遜在世紀交替時的網路泡沫破滅期間差點破產。你該注意的是,分析師的意見和市場共識根本一文不值,這個過程裡會有許多利益衝突。

而在亞馬遜的首次新股發行的故事中,從分析師所扮演的角色就能略知一二。眾所周知,亞馬遜最後解決了現金流危機,儘管如此,公司在二○○○年代中期時仍不受投資人青睞,而這又是分析師錯誤地堅持已經過時的投資意見所致。

亞馬遜是個最後一切順利過關、問題被粉飾太平的好例子。相較之下,二○○七到二○○八年的信貸危機,則是所有問題被攤在陽光下的噩夢。在這個案例中,有問題的不只是分析師,而是整個系統。信用評等機構的分析師將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評等為「投資級」,主要是因為如果不這麼做的話,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就不會和它們做生意。

這導致許多大型投資人投資這些金融商品,結果就是一場史詩級的災難。因此,當你下次聽到電視或社交媒體上說, X 股將上漲或是 Y 股會下跌,絕對要保持高度懷疑。只根據小道消息就採取行動是不智的群體思維,讀者們還是遵守我們已經強調過的簡單分析框架比較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