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離」現象,日本相撲未來引人憂

2015-03-29 22:00

? 人氣

相撲對一般台灣人而言,是一個耳熟能詳卻又陌生的運動。作為日本的國技之一,日本是全世界唯一有相撲職業聯盟(日本相撲協會)並每年定期舉辦比賽的國家。世界各國業餘相撲比賽的規則與用語也全部取經自日本,近年來也有推讓相撲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的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項深具文化傳統的運動卻在日本面臨不受歡迎與後繼無人的窘境。這背後的原由,容筆者藉由向各位介紹相撲運動之際,向各位娓娓道來。

相撲的職業化與位階

目前職業化的相撲起源於德川幕府時代於江戶(今東京)與大阪地區的相撲組織,各自舉行比賽。明治維新初期,東京府頒佈《裸體禁止令》讓相撲運動陷入 存亡危機,但是1884年明治天皇親臨相撲比賽現場,確立了相撲比賽的社會地位。1909年在東京建立常設的相撲比賽場館「兩國國技館」,開始確立目前職 業相撲的規則與儀式。

1927年,東京和大阪的相撲協會解散合併成為目前的「日本相撲協會」,並於次年由東西軍團體優勝制改成個人優勝制、廢除比賽時間等制度,增加相撲 比賽求勝負的競技意味。1958年確立一年打六場所、一場所打十五日的現代職業相撲比賽制度,1965年確立所有相撲選手均要隸屬於登記於相撲協會門下 「部屋」的制度。

相撲在1980年代到2000年初期達到高峰。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是當時被認為「心‧技‧體‧臉」均處於顛峰的千代富士的全盛時期,緊接著 是若乃花‧貴乃花兄弟與來自夏威夷的小錦、曙太郎、武藏丸對抗的群雄割據時期,以及00年代中期朝青龍一隻獨秀的時期。不過隨著職業運動員的薪資與收入不 斷提高,以及包括日本足球J聯盟的崛起、相撲選手風紀事件等因素,近年來相撲的觀賞人口有日益減少與年長化的趨勢,相撲力士的外國人比例也日益增加。

兩大橫綱貴乃花(左)與曙太郎(右)之間的對決可說是90年代相撲迷的經典回憶,兩人生涯對戰互為21勝21負。 (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兩大橫綱貴乃花(左)與曙太郎(右)之間的對決可說是90年代相撲迷的經典回憶,兩人生涯對戰互為21勝21負。 (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職業相撲選手分為「付人」和「關取」。其中「付人」類似練習生,不領有薪水但是有相撲協會分給的零用津貼,主要負責部屋內的雜務。所進行的比賽是一 場所打七場的序之口(約100人)、序二段(約280人)、三段目(約200人)、幕下(約120人)的比賽,其中比賽成績優秀者可以升階,晉級下一階段 的比賽。

「關取」則為正式選手,包括「十兩」與「幕內」兩大層級的比賽。其中幕內由低至高又分為前頭、小結、關脇、大關、橫綱等位階。「關取」在單一場所中 十五天都有比賽,每場所贏取八勝以上即為「勝越」(勝ち越し)、得以升階,反之則被稱為「敗越」(負け越し)、會被降級,甚至可能被降為幕下選手。

相撲位階圖:其中粗體字為「關取」,其餘則為「付人」。右上方表格則是不同階級力士的年俸一覽表(不包括巡回表演、勝場獎金與食宿交通費等,其中付人階級所列出的為「力士養成員報酬」,非正式年俸)。(圖片來源:筆者自製)
相撲位階圖:其中粗體字為「關取」,其餘則為「付人」。右上方表格則是不同階級力士的年俸一覽表(不包括巡回表演、勝場獎金與食宿交通費等,其中付人階級所列出的為「力士養成員報酬」,非正式年俸)。(圖片來源:筆者自製)

職業相撲中的最高位階被稱為橫綱,是在力士當中所遴選出「心、技、體」兼備的最優秀力士,賦予神聖的「綱」(つな)的圍繫。要晉升為橫綱除了自身能 力之外,品格也是考量的因素之。除了極特別狀況及引退外,橫綱頭銜可以永久保留,不像大關以下的力士會因成績而被降格。如2010年橫綱朝青龍就因為個人 品性與不配合相撲協會活動等因素,選擇引退以保留其橫綱頭銜。其餘橫綱則大多是因傷長期休戰或該場面臨「敗越」可能而選擇現役引退。

年輕族群的「相撲離」

根據日本中央調查社的年度人氣運動調查顯示,職業相撲在日本國內的職業運動中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三(16.6%),僅次於職棒(42.7%)與足球聯賽(26%),看似不差。可是在要求受訪者隨機講出三名欣賞的現役力士時,卻有高達49.5%的受訪者一個名字也舉不出來。

類似的情形在日本已經有十餘年了,被日本媒體稱為「相撲離」(相撲離れ)現象。而筆者認為這可以從幾個角度進行解釋:

  • 相撲由於其神道文化傳統,具有男女歧視性。加上必須裸身進行比賽與體型限制(175公分與75公斤以上),對觀賞族群與參與者產生限制。加上歐美審美觀與近代醫學思潮中對肥胖的厭惡與顧忌,從事相撲活動的日本青年日益減少。
  • 相撲力士必須隸屬於特定部屋中,而部屋又採嚴格的階級與大家庭制,除了生活作息受到嚴格規定之外,飲食、人際關係與私領域也都受到嚴格控管,就算是「關取」或外籍力士亦不例外。
  • 相撲力士薪水是依位階由日本相撲協會統一給予的,無法如其他職業選手可以靠表現與經紀人能力取得高薪。如橫綱的年俸不過才4500萬日圓,若加上產品代言或是巡迴表演的酬勞,年薪頂多也才1億多日圓而已,這跟動輒上億合約的日本職棒和足球選手相比,薪資相當低。
  • 相撲比賽的直播由沒有廣告的NHK所長期壟斷,加上相撲比賽缺乏能夠代言的相關周邊商品,因此相對其他職業運動而言對企業不具有吸引力。力士除非成為明星選手,本身也難以獲得廣告及代言的額外收入,只能領取固定年俸,跟上班族幾無兩樣。
  • 自2000初期曙太郎、若乃花、貴乃花、武藏丸等明星相繼引退後,近十年來成為兩位蒙古橫綱朝青龍與白鵬的天下。自2003年9月朝青龍成為橫綱至2015年1月的69場所中,兩人合拿了55次優勝。比賽缺少難以預測性,自然也難以吸引更多觀眾入場。
不論位階高低,過團體生活的相撲力士清晨便要進行辛苦晨練。(圖片來源:筆者2010年攝於春日野部屋)
不論位階高低,過團體生活的相撲力士清晨便要進行辛苦晨練。(圖片來源:筆者2010年攝於春日野部屋)

 

國際化是真是假?

由於青年族群的「相撲離」現象,愈來愈多外籍選手投入日本職業相撲,並成為主力中的主力。按目前日本相撲協會公佈的2015年3月場的力士名錄來 看,雖然僅有5.6%的選手為外籍選手,但是卻有30%的「關取」力士為外籍選手,其中自66代橫綱若乃花以來,武藏丸、朝青龍、白鵬、日馬富士、鶴龍等 均為外籍橫綱,更自2003年貴乃花引退以來,日本職業相撲已經12年不見日籍橫綱了。從優勝取得來看,上一位取得優勝的日籍力士旭天鵬已經是2012年 5月的事了,而旭天鵬更是蒙古歸化的日本人;上一位取得優勝的土生土長日籍力士更是得溯及到2006年1月的栃東。

外國選手成為職業相撲並非近年來的事,早自1964年就有了。但是這些早期外籍選手不論是實力或人氣均未造成風潮,一直到小錦、曙太郎與武藏丸三位 實力與人氣兼具的夏威夷人加入後才成為風潮。2002年至今則可以說是蒙古力士的天下,除了目前的35名外籍力士中有25名為蒙古人外,2002年至今的 108場所中只有13場所不是由蒙古人拿下優勝。此外,2006年起也有一群東歐業餘力士加入,包括各拿過一次優勝的保加利亞籍大關琴歐洲與愛沙尼亞籍大 關把瑠都等。目前外籍選手更擴及南美與非洲,包括目前均為幕內力士的巴西籍魁聖與埃及的大砂嵐等。

埃及籍的大砂嵐成為第一位來自非洲,也是第一位穆斯林相撲力士。2012年5月初登場便以7勝0負取得幕之口優勝,隔年5月同以7勝0負取得幕下優勝,於2013年7月起正式成為「關取」。(圖片來源:Oosunaarashi大砂嵐Official Page)
埃及籍的大砂嵐成為第一位來自非洲,也是第一位穆斯林相撲力士。2012年5月初登場便以7勝0負取得幕之口優勝,隔年5月同以7勝0負取得幕下優勝,於2013年7月起正式成為「關取」。(圖片來源:Oosunaarashi大砂嵐Official Page)

這樣外國力士大舉入侵,目前身為NHK相撲比賽評論員的前小結舞之海秀平就稱之為「蒙古襲來」,認為外國力士的實力過於堅強導致相撲比賽變得不好 看。此外日本相撲協會也對各部屋採取外國力士限制,每個部屋僅允許擁有一名外籍力士,僅有該力士引退或是歸化日本籍,該部屋才能再尋找另一名外籍力士,藉 此控管外籍力士人數。

此外,日本相撲協會雖然希望推動「大相撲的國際化」,但是卻跟一般職業運動的向外國際化不同,而是採取將外籍選手內化成日本人的態度在進行。透過部 屋的大家庭形式以及相撲比賽中的各種賽前、賽後儀式,灌輸外國力士日本文化與價值觀,授予其日式姓名。在這樣的思維下,行為較為我行我素且看重家鄉文化甚 於日本文化的前蒙古籍橫綱朝青龍自然成為日本相撲協會的眼中釘,因而在2010年以風紀問題而由強迫他引退。

相撲運動的未來

目前的三位橫綱─白鵬(下)、日馬富士(左)與鶴龍(右)均為蒙古人。(圖片來源:筆者改自 http://ppt.cc/PtM5、http://ppt.cc/HwV~、http://ppt.cc/1TqJ)
目前的三位橫綱─白鵬(下)、日馬富士(左)與鶴龍(右)均為蒙古人。(圖片來源:筆者改自 http://ppt.cc/PtM5、http://ppt.cc/HwV~、http://ppt.cc/1TqJ)

作為一項具有神道教文化傳統的技藝,相撲運動有些必須遵守的傳統,這樣的立場讓日本相撲協會經常被批評過於「保守」。但是在傳統技藝成為職業運動的 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到其他職業運動的挑戰,以及順應市場經濟的轉型。例如人氣力士上節目通告與代言產品、相撲協會販賣公仔,以及邀請知名藝人協助代言 等,均是為了增進相撲收視率與力士知名度的方法。

日本職業相撲所面臨到的「相撲離」與外籍力士壟斷等問題,筆者認為其根源都與目前日本青年對此運動缺乏興趣有關,而這原因除了傳統因素之外,薪資待 遇誘因不佳、部屋制度、比賽缺乏精彩度等因素均有關係。也正是因為日本人對此運動缺乏興趣,促使許多希望藉由相撲賺取名聲與金錢的外籍人士得以壟斷幕內級 的比賽。

傳統部份或許一時難以更動,但是如何從調整薪資結構以及運用現代職業運動的行銷手法來包裝相撲運動,藉此吸引更多觀眾與有志投入相撲運動的青年,將會決定日本相撲未來是否還是蒙古人天下的關鍵。

 

文/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作者 Tidus Li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