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死掉,才知道生命多脆弱!過來人中肯道出9件「不做會後悔一輩子」的事,讓你超有感

2018-06-13 15:35

? 人氣

人類很無力,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全心活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好好過每一天,即使人生的終點突然出現在面前,也不會感到遺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11大地震後,我一次又一次這麼告訴自己:我每天都會告訴自己,「我可能明天就會死」、「今天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後一天」,並牢記在心裡。我決定要「全心活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

臨終權威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在《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中,記錄了自己在人生晚年中所學到的事,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早晨起床後沖個澡,好不容易洗去了昨日的污垢,許多人仍然無法放下昨天的感情,但這其實只是習慣而已。只要能夠將意識集中在『現在』,注視眼前的人生,就可以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帶著完全新鮮的心情迎接今天這一天。如果無法活在『現在』,就無法真正遇到自己和他人;如果無法活在這個瞬間,就無法發現幸福。雖然不需要關上通往過去的門,但打開那道門,是因為前進的路上需要參考過去,目前我們活在此刻、現在、這個瞬間,前進的方向在腳下。」

怎麼樣?你能夠充滿自信地說,自己活在當下,活在這個瞬間嗎?

我在看伊莉莎白這本書時,強烈地認為,「既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就要把經由三一一大地震的經驗學到的教訓寫下來,然後告訴更多人」。

「人生可能會突然結束」、「人類很無力,我們只能全心活在當下的每個瞬間」,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必須「清楚認識」這些「理所當然的事」。這也是放棄「照理說應該這樣」這些「過去的願望」,和「一定會這樣」這種「對未來的幻想」,珍惜每天的每一個瞬間的「生命必修課」。

生命必修課 ①

每天問自己,「如果明天就是我的死期,我該怎麼辦?」每天抱著「今天是我人生最後一天」的態度過日子。人類很無力,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是「全心活在每一天,每個瞬間」。一天結束時,花五分鐘捫心自問:「我有好好珍惜今天這一天嗎?」

生命必修課 ②

如果有一直想著「以後要做的事」、「一直想做的事」,不要再拖延,馬上就去做。有任何「以後想做的事」,就提前去做。

生命必修課 ③

1. 對於那些「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做的事」,就決定「不要做」── 列出「Not To Do清單」(「決定以後不再做的事的清單」),對於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做的事,養成「不做」的習慣。自己搞不清楚是不是想做的事,就決定「不做」。因為你的人生所剩的時間也許已經不多,無法浪費在這種事上。

2. 對於那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重要的人」,就決定「不必理會」──痛下決心,整理糾結的人際關係。因為也許你的人生所剩的時間和體力有限,無法再浪費在糾結的人際關係上。

生命必修課 ④

如果你有什麼話想要「以後」告訴對你而言很重要的人,不要再拖延,「現在馬上告訴他」。因為也許你的人生中,以後就沒有機會再告訴對方了。

生命必修課 ⑤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在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因為一旦錯過這個機會,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全心珍惜和心愛的人相處的每個瞬間,即使突然和心愛的人分離,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比方說,「和心愛的人共度的時間」比工作更優先寫在記事本上。)

生命必修課 ⑥

每天至少有五分鐘「獨處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

「什麼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麼?」、「什麼是自己在死之前非做不可的事?」每天都要有時間問自己這些問題。所有人降臨人世時,他的靈魂都背負了使命。

生命必修課 ⑦

不要再把「最寶貴的時間」用在自己根本不想做的工作上。即使會導致收入減少,也要做「靈魂每天都得到滿足的工作」,這是讓「人生沒有遺憾」最重要的智慧。

生命必修課 ⑧

目前的日本處於經濟隨時可能破產的狀態,很多人說,「日本可能在三年後破產」。

停止沒有目的地存錢,謹慎地將錢花在「目前真正想做的事上」,才不會在日後發生超級通貨膨脹,存款的價值變成零時後悔莫及。

生命必修課 ⑨

如果有「非做不可的事」,一定要在兩個星期內著手進行,即使再小的事也無妨。無法在兩個星期內著手進行的人,最終永遠都不會做,也無法改變人生。

作者介紹│ 諸富祥彥

日本知名心理諮商師,1963年生於福岡縣,1992年於筑波大學完成博士課程。

曾擔任美國超個人心理學研究所和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客座研究員、千葉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副教授,目前為明治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日本超個人心理學學會會長、日本諮商心理師學會理事,並經常受邀擔任NHK、朝日電視台、日本電視台等電視與廣播節目的專家來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平安文化 《人生七成的事,放棄也無所謂:人生只要努力就會有所回報都是謊言!不學會「放棄」,人生就無法成長!》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