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客戶談生意,如何套出對方隱藏的情報?小技巧:假裝不相信對方說的話

2022-07-17 09:10

? 人氣

用對問話技巧,從他人口中得到重要資訊並非難事。(圖/Unsplash)

用對問話技巧,從他人口中得到重要資訊並非難事。(圖/Unsplash)

假裝不相信對方說的話

表現出懷疑、不相信的態度,也是引導守密者進一步說出細節的技巧。當守密者已經說出部分事情,你若能以溫和的方式表示不相信他所說的話,則守密者會覺得有必要證明訊息的正確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史丹和西門為例:

西門說:「我應該還好,你知道的,我只負責推銷,而公司需要更多的銷售員,畢竟我們的市占率一直下降。」

史丹說:「不會吧,真的嗎?我看過你在會議上展出的主打商品,品質看起來比我們公司好很多,你們公司看起來不像資金有問題啊!」

西門說:「是這麼說沒錯。但事實上是因為我們在檯面下已經縮減許多內部成本,才有辦法做行銷來爭取客戶。我們其中一個老闆連公司配車都賣掉了,我想今年應該沒人能拿到分紅吧。」

史丹透過不相信的技巧,從西門口中引導出更多細節。如果史丹的公司打算透過惡性競爭擴大規模的話,西門的公司就岌岌可危了。

在許多不同的行業及情況下也能使用「不相信」的技巧。公司調查員、警察和律師可以「不相信」證人或自首嫌犯所說的話,藉此進一步證實證詞、額外訊息或當下情況的內容,例如:「是真的,我看到了。你可以問我鄰居,她也看到了。」

醫療人員可以「不相信」患者的話,藉此引導出更多關於就醫紀錄的細節。「真的,醫生之前就有開過這種藥給我,你可以打電話去偉恩醫生的診所求證。」

當學生告訴老師,是一個平常表現良好的好學生要為意外事件負責,老師可以「不相信」,藉此促使學生說出更多細節。

談判者可以藉由爭論對方是否有能力達成目標,表現出「不相信」對方提出的條件。

當守密者已經說出部分訊息,但仍有所保留時,如果你想證實內容的正確性或尋求進一步的細節,在很多情況下,「不相信」的技巧就可以派上用場。

提供假情報

假情報跟「不相信」的作用非常類似,都需要你刻意在守密者面前說錯話,讓守密者有機會糾正你,你便可藉此獲取相關訊息。

這條引導線對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很重要的人,還有一心只想著技術(通常很難接受誤差),以及公司高層等人身上特別管用。如果你屬於上述的其中一類,要拉出引導線就會比較困難,因為你在某種程度上必須學會「耍笨」,或者至少要假裝無知或非常天真。

幾年前,彼得.福克(Peter Falk)在電視劇中飾演一名名叫可倫坡的偵探,他就是利用假情報的技巧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他經常當一個看似含糊、隨性的偵探,在證人或嫌犯面前說錯話,讓對方忍不住糾正他的錯誤。他藉此從守密者身上引導出大量訊息,然後發揮如福爾摩斯般的推理能力,每週都將不同的壞人繩之以法——就這樣過了好幾年!雖然這只是電視虛構情節,但面對錯誤陳述內容時,相同的人性反應卻是再真實不過了。

延伸閱讀:銷售額從12.5%升到67%,靠這招就能達到!臥底專家教你取得他人信任、拉近距離

你想要買車,碰巧在派對上遇到當地車行的資深經理,他肯定有情報能幫助你——他就是你要套話的對象。你想買車,但你負擔不起新車的全額價,也或者你就是不想那麼多錢!因此你要把握機會從眼前的守密者身上打聽出價格祕密。

利用釣鉤開啟對話後,你向該經理表示,現在的汽車銷售市場肯定很難做,聽說每輛車的利潤只有1%到2%(其實你知道淨利大約為5%到10%),日子肯定很難過。

該經理接著就會說,事情並非如此,他們的獲利空間約在5%,加上賣出那輛運動車還有額外獎勵,因此他有多進了幾輛。接著,你故意說出其他錯誤訊息,表示隨著貨幣貶值,這些進口車的成本肯定會上升,獲利空間也就跟著下降。

他會繼續糾正你,說他手中的車都是在貨幣貶值前就已入港,因此他的購入價格比其它晚下單的車商還低。他說自己很幸運,因為接下來在全國行銷廣告聯盟上所刊登的銷售價是漲價後的價格,因此他每賣出一臺車,至少能賺10%,不像其他車商只能賺5%。

透過假情報,你可以得知很多事情,例如知道要找哪個獲利空間較大的車商買車。清楚這一點,你就可以準備好與車商談價的策略,最後應該可以拿到比其它車商更便宜的購買價。

當你刻意說出假情報時,就算對某事的理解有誤也沒關係,但重點是不要說出錯得離譜的話,造成被套話的人對你的信用出現負面印象。

這也許會導致守密者不願與你分享訊息。為了避免此事發生,你可以虛構一個第三者,將錯誤消息、評估內容或陳述推到他身上,例如說:「是有個朋友告訴我說……」或「我曾經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看過……」這不但能保護你的可信度,還能達到相同目的。

利用假情報所拋出的引導線可以發揮良好作用,亦可搭配其他引導線使用,只要別裝傻裝過頭,別讓守密者不相信你就好。

利用「一面之緣」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獨自保守祕密很困難,想與別人分享事情是天性。在此情況下,大部分的守密者都至少會跟另一個人分享祕密。我們在第一章討論過,許多研究都指出,人類之所以有祕密,是因為不希望自己與他人的社會關係惡化。

事實上,某項研究顯示,92.8%的保密原因都是想要保護守密者及其人際關係,避免出現負面社會效應。這讓守密者不得不在分享訊息的本能及擔心關係惡化的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有一種方法能讓守密者既可分享祕密,又能降低後續風險——把祕密告訴一個以後不會再見面的人。這種情況下,守密者會比較放心說話,反正應該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這種情形可能會發生在跨州會議、在飛機、火車或巴士上,或是在罕見的社交或商務場合中。如果當下情況是你只需與守密者單次互動,就可以強調彼此以後不會再見面,守密者便會自行評估在該情況下與你分享祕密的後續風險。然而,你也可以選擇說出共同的情況,創造特殊的機會來分享祕密,可以說出彼此的看法,又不會被對方發現你的目的。

你在外地參加派對,或是守密者是從別的地方過來參加派對,你發現對方有你想知道的祕密。在此情況下,你可以告訴對方,因為以後應該不會再見面,所以你想跟他分享祕密,然後你可以講一個真的祕密,或隨便捏造一個。

你分享祕密的舉動會建立起彼此的相互關係,你所說的事情也會讓對方反思自己的情況,並且有機會說出相同的事情,例如:「反正我以後不會再見到這個人,就算把祕密說出來應該也無妨。」在這種情況下,守密者便會自在地暢所欲言,說出隱藏在心底的事情。

這類的機會不是只能用在為自己獲利,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讓守密者可以說出心裡的話,尋求外界的意見或支持。在此情況下,你只需要把握機會,利用引導技巧來幫助背負沉重祕密的他(一個你不會再見的人)。

作者介紹:大衛.克雷格(David Craig)

法學博士,其研究內容涉及國際祕密觀察項目,範圍涵蓋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及荷蘭。

在祕密觀察的工作環境中,判斷他人說實話與說謊話的能力事關生死,這也是本書的起源。

克雷格博士擁有二十餘年的犯罪學經驗及測謊研究,並投入數百小時研究發展出全球測謊領域的頂尖理論架構,提供讀者在執法、學校教育、親子教養、人際關係與商務談判等領域一套實用且簡易入門的識讀人心技巧。


本文經授權轉載商周出版《讓人什麼都告訴你!國際臥底專家教你輕鬆取得他人信任,對你掏心掏肺》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