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診斷出癌症,決定騎著摩托車環遊中國!他用三萬公里的旅行,尋找生命的意義

2017-09-15 11:42

? 人氣

切.格瓦拉,憑著一著熱血,踏上摩托車遊歷拉丁美洲,至今仍影響著數代熱血青年。(圖/維基百科)
切.格瓦拉,憑著一股熱血,踏上摩托車遊歷拉丁美洲,至今仍影響著數代熱血青年。圖為切.格瓦拉當年的路線圖。(圖/維基百科

在電影《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裡,同樣年輕的理想主義者Christopher面對大海時這麼說道:「我知道在生活中並不一定要堅強,但重要的是能夠堅強並且能夠感到堅強。」大約半年多前,我因為家族遺傳性疾病被醫院診斷出腎臟患有惡性腫瘤,或許,十多年來漫長的準備與等待,早就足以應付醫師對於病情略顯刻意的輕鬆描述。步出診間之時,內心倒也因此感到舒坦寬適,彷彿從長久以來的盲目與未知中,獲得真正的自由解放。而命運的催促,似乎讓自己對生命產生一種更為迫切的把握,從而加速推動手中「摩托車環遊中國」的旅行計畫,而不是作為原先給自己碩士班畢業的獎勵。或許,如今回頭看待這趟旅行裡的冒險成分,從跨上摩托車踏出的第一步開始,就早已決定以這種方式展現面對生活的勇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猶然記得出發的前一天夜裡,我在日記裡寫道:「雖然這是一個連自己都感到無比荒唐的想法,但任何意義及其延伸的可能,都始於一種看似不切實際的執著。面對即將展開的摩托車環中國之旅,能夠獲得怎樣的回報,只有當自己踏入終點的那一刻,才是具體真實的獲得、體會。而這個過程的失與得,在最終付諸實踐的當下,似乎也不再具有任何意義。我夢想在極其有限的生命裡,騎著摩托車遊覽世界各地,成為一個比任何人都認真生活的人,哪怕這個過程勢必將是如此短暫。然後,向這個世界宣示一條這樣的訊息:『我們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任何的原因與羈絆,都不足以成為逃避追求的理由,因為唯有經歷,才能真正確認關於它的真實存在』。」

深受切.格瓦拉的影響,尤文瀚踏上夢想的旅途。(圖/夢想在路上)
深受切.格瓦拉的影響,尤文瀚踏上夢想的旅途。(圖/作者提供)

一個人、一輛摩托車、整整一百天的時間與三萬公里的騎行,用兩顆十七吋輪框的軸距,丈量整片中國土地。我計畫走過中國、俄羅斯邊境最東端的城市――撫遠,與最北端的極光之地――漠河,一路向西前往最西端的中國、吉爾吉斯坦口岸―― 伊爾克什坦,再去往國境之南――三亞。在這段為期三個多月的旅行計畫裡,穿越中國面積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翻越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體驗令人脫水的四十五度高溫、挺過零度以下的高原嚴寒;在內蒙古草原享受與牧民們共同奔馳的歡愉、在海南島感受原始海洋的自然衝擊、在沙漠中欣賞日出日落的軌跡,與戈壁灘上布滿頂空的遙遙星際。

不畏懼病魔,尤文瀚從跨上摩托車踏出的第一步開始,就早已決定以這種方式展現面對生活的勇氣。(圖/夢想在路上)
不畏懼病魔,尤文瀚從跨上摩托車踏出的第一步開始,就決定以這種方式展現面對生活的勇氣。(圖/作者提供)

輕輕闔上手中米黃色書頁的日記,遠眺清晨窗外的北京,在地平線遙遠彼端的盡頭裡,射出一道略帶漸層的金黃色曙光。晨曦的背後,如此柔和、緩慢,連結著令我嚮往的遠方。將摩托車日記重新塞回那狹小書架的細縫,我並不清楚究竟是哪一本書抑或哪一個人,曾經明確地指引著這位二十三歲青年內心的熱情,但所有事件背後絕對都隱藏著一條只屬於它的宿命。如今,執起那支靜靜躺臥在抽屜裡滿溢鮮紅色墨水的筆。起程,由我來寫下這段,屬於自己的摩托車日記。

作者簡介|尤文瀚

1989年生,台灣宜蘭人。熱愛文學與旅行,足跡遍布亞洲。
20歲起,深受切.格瓦拉的影響,堅信「面對現實,忠於理想」的生活準則。
2013年,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畢業。
2014年,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所就讀。
2015年,獨自徒步穿越內蒙古庫布其沙漠。
2016年,醫院診斷出罹患家族遺傳性腎癌,他決定展開為期一百天、三萬公里的摩托車環遊中國旅行。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平裝本《夢想,在路上:一輛摩托車,100天,3萬公里,一場探索中國四極地的青春長征,一次與自我對話的革命之旅》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