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妳要壓迫自己?」戴上頭巾就是受壓迫?他們因信仰成為恐怖主義的代罪羔羊

2017-07-05 17:28

? 人氣

媒體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只有新聞報導這種形式,音樂及電影也可能是加劇恐懼的來源。我不確定媒體是否能客觀中立的陳述事實,但媒體可以選擇他們要給大眾接收的資訊。當負面資訊漫天而來,不可否認的,我們很容易產生負面的觀感。911事件的題材屢作為電影題材拍攝,雙子星大樓冒煙的景象我們並不陌生,而阿拉伯人、穆斯林也成為恐怖份子標準面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伊斯蘭恐懼症也可能成為政治操弄的手段,侵蝕自由民主社會的工具。研究指出,當人們害怕時,他們會更容易傾向接受權威、順從與偏見,當人民接受大量有關穆斯林的負面新聞時,他們更容易接受對穆斯林國家進行軍事攻擊,以及限制美國穆斯林權利的政策。

這是真實發生的,在2001到2013年間,可以發現當反穆斯林情節上升時並非恐怖攻擊前後,而是在伊拉克戰爭前以及兩次選舉期間。Dalia說,「穆斯林就像是礦坑裡的金絲雀,我們或許是第一個感受到的,但恐懼的毒氣卻是傷害著所有人。」

而穆斯林恐懼症不僅是穆斯林族群的挑戰,更是全美國人民的考驗。「這是關於我們想要留給孩子什麼樣的美國?是一個可以藉由恐懼控制的國家?還是我們能有自由信仰的國家?」

穆斯林成了代罪羔羊?

關於穆斯林的爭議層出不窮,穆斯林本身成了極端恐怖組織的代罪羔羊,很多人直接把伊斯蘭教與恐怖份子、極端組織畫上等號,連某些國家的政策都看得到這不合理的歧視。

在今年一月,川普簽署《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頒布旅行禁令,宣布90天內,7個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禁止入境美國,造成美國機場混亂、恐慌,許多民眾群情激憤在機場抗議此行政命令,要求撤回。川普宣稱一切為了國家安全,卻殃及了無辜的人,使他們無法與親人相聚。

在注重人權與平等的西歐國家也基於國家安全提出限制自由的相關政策。2010年,法國通過了禁紗令,禁止在公共場合穿著布卡(全身式的罩袍),雖然只有2000多名左右的穆斯林會受影響,但此舉引起穆斯林抗議,認為法國政府限制宗教及穿戴的自由,此法案也被認為將反伊斯蘭情緒擴大,加深公民間的緊張及偏見。

自911事件後,關於穆斯林遭到不合理對待的事件屢有聽聞。有伊拉克學生因為說阿拉伯語被趕下飛機、穆斯林學生發明的時鐘被認為是炸彈,甚至是因為伊斯蘭恐懼而導致了仇恨犯罪,無辜穆斯林家庭被殺害的事件,讓人不勝唏噓。

還記得《我的名字叫可汗》這部電影有一段情節是,在911事件後,美國的穆斯林成了被仇視的對象,穆斯林開的商店被破壞、穆斯林被毆打,他們變成眾矢之的。許多穆斯林選擇改名換姓、刮了鬍子,避免成為被攻擊的目標。我忘不了電影中,當Hasina的頭巾被Zakir摘下時,說的一句話:

「現在別再戴這個了,真主會理解的,但人們不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TEDxTaoyuan,原標題:伊斯蘭恐懼症:另一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上)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