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內次克 等待歷史抉擇的烏克蘭城市

2014-03-28 21:43

? 人氣

烏克蘭的頓內次克將何去何從,時間給答案,圖為頓內次克市旗。(美聯社)

烏克蘭的頓內次克將何去何從,時間給答案,圖為頓內次克市旗。(美聯社)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16日舉行公投,結果一面倒決定加入俄羅斯,引發歐美關注是否會在烏國東部俄語居民佔多數的城市引發骨牌效應。其中,以採煤與煉鋼為主的工業大城頓內次克(Donetsk)更成指標。這個城市曾被聯合國選為世界最乾淨的工業城市,經濟狀況影響著它未來將何去何從。《路透》特地走訪了頓內次克,實地看看這個擁有前蘇聯近70年歷史回憶的城市,如何面對積極擁抱歐盟與美國的基輔當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貪腐總統的故鄉


頓內次克由威爾斯籍商人休斯(John Hughes)於1869年開墾建城,當時稱為Hughesovka(俄語稱Yuzovka),1924年改稱史達林市(Stalino),成為帶動前蘇聯工業發展的火車頭,列寧甚至稱頓內次克的採煤與煉鋼業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基石。

烏克蘭東部的頓內次克(圖中紅區)。(取自維基百科)

頓內次克建城者:威爾斯商人休斯(John Hughes)。(取自網路)

頓內次克的保時捷設計中心(Porsche Design Center)對這間德國車廠許多流線跑車的貢獻良多。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頓內次克選為世界最乾淨的工業城市,更重要的是,頓內次克還是烏克蘭遭罷黜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的故鄉。

市區主要幹道上,有引擎轟轟作響的跑車來回奔馳,世界知名的精品奢華商店也開門營業,當地煤礦業大亨阿克梅托夫(Rinat Akhmetov)擁有的礦工足球俱樂部(FC Shakhtar)主場館造型新穎,閃閃發亮,該隊更是烏克蘭足球聯賽與歐洲足球聯賽的常勝隊伍。

阿克梅托夫(舉獎盃者)所屬的礦工足球俱樂部2009年獲UEFA冠軍。(美聯社)

但這與平均月薪低於美金400元(約新台幣12000元)的一般居民生活水準實在有著雲泥之別,更別提街上向路人或觀光客乞討的乞丐,而這也是頓內次克光鮮亮麗之外的另一面。

脫離前蘇聯統治23年以來,烏克蘭在金權政治的交互作用下,民主發展差強人意,但政治貪腐程度卻令人搖頭,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去年的評比中,烏克蘭是歐洲貪腐程度最高的國家。儘管頓內次克擁有烏克蘭1/20的人口,工業出口額更佔烏國的1/5,但亞努科維奇的貪腐行徑卻讓他的鄉親臉上無光。

頓內次克為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故鄉。(美聯社)

經濟發展為先,政治放一邊


5月25日的烏國總統大選,有意的參選人在本月底前就可逐漸明朗,頓內次克居民對於亞努科維奇看法兩極,1名上周參加遊行的退休公務員認為亞努科維奇做得不差,有錢不是罪,「財力不夠怎麼參選總統?」1個維權律師則表示,烏東人民早已習慣並認同強人寡頭統治(oligarchy),他認為亞努科維奇遭罷黜已造成基輔當局的權力真空,「當地人擔心沒人可以提供保護」。

在亞努科維奇遠離基輔權力核心後,頓內次克一次次的示威抗議,告訴基輔當局他們對生活水準、基輔權鬥以及政治貪腐的不滿,故鄉鄉親支持亞努科維奇的比例也出現大幅滑落,本月稍早的民調指出,三分之二的頓市市民贊成亞努科維奇遭罷黜,一位退休員警更對《路透》稱亞努科維奇為「瘟神」。

參加抗議的頓內次克居民不滿基輔當局只剝削不照顧。(美聯社)

但這也不表示頓內次克對基輔臨時政府表示友善,同份民調中顯示,10%的烏國西部居民認為臨時政府不具法統,但有逾半數的烏東民眾認為臨時政府地位不合法。出任州長的當地鋼鐵大亨塔魯達(Serhiy Taruta)認為,頓內次克人學乖了,「我們要自治」,歷經前蘇聯與亞努科維奇的統治,讓頓內次克居民發現,基輔當局根本只想剝削,沒有好好照顧頓內次克。

頓內次克鋼鐵大亨塔魯達從政擔任州長,政績不俗。(取自網路)

塔魯達認為,只要頓內次克的經濟體質調整好,「外資就會排隊前來挹注」,這個觀念獲得1位歐盟外交官的附和,他表示一旦頓內次克打擊貪腐見到成效,經濟獨立後「就沒有急著加入哪一邊的急迫性」,雖然比起基輔獨立廣場中「價值、自由、尊嚴」的口號,頓內次克目前只著重於提升薪資的經濟改革顯得銅臭味重了些,但卻也實際許多。

靜待時間證明


頓內次克市中心列寧廣場的列寧雕像一如往常靜靜地矗立著,曾見證前蘇聯瓦解與這次的烏克蘭危機,銅像的眼睛望向頓內次克市廓外,彷彿已目空一切。頓內次克在前蘇聯歷史回憶與烏克蘭冀盼擁抱西方之間,並不急著選邊,時間終將告訴它身歸何處。

矗立於頓內次克列寧廣場上的列寧像。(美聯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