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做出這行為,比打罵更殘忍!親自走訪孤兒院,他一席話點醒所有爸媽…

2017-03-28 08:00

? 人氣

接著,有個接受俄羅斯和美國科學家訓練的孤兒院團隊,那裡收養的孩子大都不到兩歲。這個團隊創造了新的模式,在照護上更為敏感用心,鼓勵工作人員在餵食、洗澡等日常接觸孩子的機會裡,進行溫暖而有回應的互動。不用特別做些什麼,只要說說話,帶著微笑,像是多數父母直覺上會對孩子做的事。幾乎是立即看到院童的改變。九個月後,院童在認知能力、社會情感發展,和動作能力的測量出現實質進步。也許最值得一提的是,院童長得更好了。儘管飲食跟醫療照護還是跟以前一樣,院童的身高、體重和胸圍(這些數字在照顧方式調整前算是發育不良)全都顯著增加。照護人員也同樣受益,他們變得沒那麼沮喪焦慮,因為孩子們變得更健康快樂了。照護者的行為只有小幅改變,卻為院童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連孤兒院的氣氛也大大不同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聖彼得堡的實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改變了嬰兒和兒童在孤兒院裡的「環境」。而再次要強調的是,聖彼得堡孤兒院的院童並沒有得到更好的床,更好的食物,也沒有更好玩的玩具,所以實驗裡改變的不是物質環境,而是周遭成人對待院童的行為。如果我們企圖改善當前弱勢兒童的早期生活,很多證據都指出,最好的施力點會是同樣有力的環境因素:孩子每天面對的成人行為和態度。

作者介紹|保羅‧塔夫

保羅・塔夫著有三本書,《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為第三本。

塔夫長期關注教育、兒童發展、貧窮與社會議題,近年特別重視家庭環境對孩子發展的影響,尤其是有童年負面經驗境的孩子,為此研究領域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塔夫為《紐約時報》雜誌特約撰述,固定為公共廣播節目「美國人生」供稿。其文章散見於《紐約客》、《亞特蘭大》、《紳士季刊》、《君子》。他在《紐約時報》雜誌與《哈潑》雜誌擔任編輯,也是「美國人生」製作人,同時是線上雜誌Open Letter的創始編輯。

目前與妻子、兩個兒子定居於紐約蒙托克(Montauk)。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發展正向性格,培養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恆久能力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