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做出這行為,比打罵更殘忍!親自走訪孤兒院,他一席話點醒所有爸媽…

2017-03-28 08:00

? 人氣

最近在奧瑞岡一項針對雙親之間非暴力爭執會如何影響嬰兒發育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找來六至十二個月大的嬰兒,在他們睡覺時,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來掃描他們的大腦,讓科學家看到大腦的哪些部分會因不同刺激而啟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嬰兒已經熟睡,研究人員還是播放了毫無意義但聲調憤怒的錄音。另外,嬰兒的母親要填寫一份調查,內容是有關孩子的家庭環境,包括父母爭執的頻率。研究結果顯示,若是媽媽勾選家裡少有爭吵,嬰兒聽到憤怒音調時大都平靜以對。但是如果母親勾選家裡常有爭執,那麼嬰兒大腦中有關情緒、壓力反應和自我調節的區域,在磁共振成像裡出現亮影。

這項研究和其他類似的調查一再顯示,孩子生活中,存在著一系列未必符合傳統創傷定義的環境因素,但仍然會對大腦發育造成負面影響。其實,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回應。如果孩子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的確,學者已經發現,忽視對孩子造成的長期傷害,遠超過身體虐待。

忽視同樣是持續的狀態。心理學家說,程度最輕微的忽視,像是照護者偶爾沒注意到孩子,其實還可能帶來正面影響。孩子沒有時時受到雙親全心關注,反倒是好事,有時能幫助孩子學習主動參與,並且自己取樂。然而另一個極端是嚴重忽視。依照法律,這種忽視構成虐待,必須由兒童福利當局介入處理。但從輕微到嚴重的兩個端點中間,是所謂慢性刺激不足(chronic under stimulation)的分類,意指雙親不常與孩子互動,也少有面對面「發球與回擊」的交流方式,而且不理會孩子哭泣,也極少找話題聊天,甚至把孩子擺在電視前長達數小時。

神經科學家發現,即便是這種程度的忽視,也會長久而深遠的影響大腦,損害大腦發育。忽視會影響前額葉皮質,導致壓力反應系統的損傷,於是造成兒童時期在情緒、行為和社交方面的困難,並且延續到日後成年。經歷慢性刺激不足的兒童,較少與其他孩子交際,在認知與語言的發展評量也比較落後,執行功能也出現問題:他們的注意力調節較困難,在老師與父母眼裡是不夠專心又過動的孩子,在學校裡很難專心上課。

儘管忽視與虐待等行為的確會對孩子造成強大的不安與衝擊;但如果父母的負面行為能夠改正,那麼造成的影響也同樣能減輕,甚至全盤扭轉。以二○○○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進行的一項實驗為例。後蘇聯時代的社會經濟混亂,導致許多俄羅斯嬰兒被安置到孤兒院,但與狄更斯小說中大相逕庭──孩子獲得營養的食物,足夠的衣服,有乾淨的地方睡覺,得到醫療照護,甚至還有玩具。但孤兒院的運作遵循嚴格而毫無人情味的模式,院方人員從來不曾帶著溫暖與回應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正如一份報告描述那個時代的典型俄羅斯孤兒院,「帶著孩子吃飯、更衣,和洗澡往往是機械式的操作,毫無微笑、也無交談,更無眼神接觸,完全欠缺一般家庭裡父母對待孩子的氛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