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存在30年,為何成為老台北人的最美記憶?10張照片回味中華商場

2016-12-09 08:00

? 人氣



台北南下的鐵道,從1901年開始改走這沿著西城牆的路徑去到艋舺,雖然城牆在二十世紀初拆除而變成了三線道,但戰後的中華商場,成排的建築宛若新一代的西城牆,讓火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倚靠前行,直到1989年終於走入地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鐵的火車鑽入地底之後,中華路的平交道少了,原本的鐵道也變成公車專用道,但是開腸破肚的大規模開挖工程並未結束——因為捷運的施工,因為高鐵隧道的開挖,讓整個寬廣的中華路前也挖後也挖。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時,東側的中華路正整個又在往地下挖掘。

鐵路地下化後,原本鐵道改為公車專用道。(圖/前衛出版提供)
鐵路地下化後,原本鐵道改為公車專用道。(圖/前衛出版提供)

如今的中華路已經挖好又覆蓋成寬廣的大路,但是地底下,卻是兩股台鐵、兩股捷運、兩股高鐵地一字排開,六道鐵軌壯觀地深藏在地底的連續隧道中。因為這些地底隧道連續壁的結構設計,讓中華路的地上是再也無法蓋起任何大型的建築,於是十九世紀台北城興建時的西城牆,透過鐵道跨越時空的阻隔,讓台北古城的城市紋理永遠地烙印了下來。

中華商場這八座現代的台北西城牆,僅僅在台北的土地上屹立了將近三十年,最後卻還是消失於地面上,而僅存那些地底的隧道,阻隔著地上的中華路兩端,成為台北永遠隱沒的西城牆。

我想,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在中華商場的記憶,在整座商場倒下的那一刻,也一起深埋進台北城的泥土裡與你我的心中吧!

中華商場拆除後已成寬廣的中華路樣貌。(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拆除後已成寬廣的中華路樣貌。(圖/前衛出版提供)

作者介紹│洪致文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都市發展、都市地景、戰爭遺跡、文化資產、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台灣氣象史……等。著有鐵道與氣象相關書籍十餘種,其中《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曾獲得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1993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曾榮獲1998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之人文類推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前衛出版《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原標題:消失無形的中華商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