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館裡的活生生越戰歷史,炒麵背後是她的戰火記憶

2016-08-31 17:59

? 人氣

戰火燒毀田地,破碎家園,讓數以萬計的人流離失所;但在炮火摧殘的角落,總會有生命光輝勇敢地閃爍。大時代的齒輪向前轉動,它不顧意願將每個人都帶上,留下遺憾與回憶。眼前的廣東炒麵冒出微微蒸氣,出現在一間越南料理店顯得突兀,但若你細細品味,其中隱含的是充滿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料理與笑容的背後

越味館開設在桃園國立武陵高級中學旁的街道,老闆娘范裴倫親自裝修小小的店面,橘黃燈光照耀散發溫馨氛圍,是學生和附近上班族的最愛。臉上的笑容不曾消失,道地的越式美味和親切的態度,總讓顧客有家的感覺。但客人大多不知道,料理和笑容背後,是近一輩子的辛勞和命苦堆砌而成。

講述故事的范裴倫。(圖片來源/黃吏玄攝)
講述故事的范裴倫。(圖片來源/黃吏玄攝)

范裴倫出生在越戰時期的南越,生父(本文稱有血緣關係的為「生父」,稱繼父為「父親」)在她兩歲時就投奔越共,母親因沒有多餘經濟能力且較疼惜弟弟,將她送進孤兒院,生父的身分和較小的年紀讓范裴倫常遭欺負。某次一位哥哥將她帶到墓園試圖引誘發生關係未遂,被修女發現後便獲得特別保護,雖然霸凌減少,但閒言閒語卻不曾消失。直到小一時母親再嫁,才將她從孤兒院帶回,繼父沒有視她為拖油瓶,像是親生孩子一樣照顧她。

在一九六八年,南北越約定停火,好讓老百姓過年,但沒想到大年初一北越就單方毀約進攻,新爸爸是南越的軍官,理所當然被徵招上戰場。沒想到不久便傳來消息路上有軍官的屍體,母親聽見便當場昏厥,范裴倫身為老大便出發前往尋找父親。「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都不會害怕。」她說,十三公里直達湄公河畔,看見趴臥的屍首便直接翻身確認,最後發現軍隊駐紮在河邊、父親安然無恙,恐懼才迎面追上。家裡急切等待消息,她一路閉眼狂奔,就算被絆倒也絲毫不敢張開雙眼,地獄般的景象深鐫腦海,讓她足足半年不敢吃肉。

戰火之下 回不去的國家

「仔細想想,因為在打仗有好久沒睡床了。」范裴倫露出輕輕的笑容,床和牆壁與天花板堆滿減緩砲彈衝擊用的沙包,一家大小只能在地板就寢。因國際公約軍隊不能轟炸醫院,身為老大,在警報來襲時,她總會帶著弟妹逃往附近的醫院,一次她左右兩手各牽一個雙胞胎妹妹,背上一位弟弟,便在戰火之中狂奔,好不容易到達醫院,回頭卻發現弟弟早已失去頭顱。待到警報結束已是晚上,回家的路一片漆黑,妹妹走累了想喝水,剛好附近有流水便帶著妹妹飲用,卻發現原來是屍體血流成河。

這樣的景象伴隨她的童年,范裴倫說,沒有經歷過的人真的無法體會那種殘酷,在戰爭之下每個人都如此渺小,而從小吃的苦,她學會忍耐和一種「能活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珍惜態度,也讓她有著堅強的個性。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的她,以第三名的優秀成績獲得南越政府的獎學金來台。她想先來台灣適應文化與環境,不料四月十五抵達台灣,四月三十日南越就淪陷。新政府對於之前的政策幾乎一概不承認,再加上共產黨的背景台灣與之沒有邦交,因此范裴倫無法回家,在台灣成為無身分也無依無靠的政治難民。

與丈夫的相遇 幫助更多人

語言不通又急需用錢,她只好尋找勞力工作,在RCA(美國無線電公司在桃園設製的工廠)幫忙洗廁所,廠房員工看她不懂中文時常訕笑,不巧一次有人說「都沒國家了也回不去,待在這裡幹嘛?」這句話恰巧讓她聽懂了,讓她突然倍感沉重的壓力與辛酸。她也曾拿起刀刃劃開自己的手腕,幫他縫合傷口的醫生便勸她,不要輕生,要留口氣才能回去探視家人。那時工廠有位外省的伯伯,非常能體會她離鄉的孤寂,便邀請她回家吃飯,這時便遇見他的兒子,也是未來的丈夫。

丈夫和公婆都對她非常好,讓她有了全新的棲身之處。慢慢覺得幸福的范裴倫,忘懷不了還有很多人也過著苦日子,便時常參加志工活動、領養越南孩童等,而成為翻譯志工,是因為一個悲傷的契機。 

當時有位越南的媳婦,不了解台灣三牲要留全隻便照家鄉文化將三牲切塊,當天是小年夜,以前時代要臨時上哪找全新供品?再加上越南習雙臂交叉是禮貌的象徵,但在台灣是不耐煩的表現,認為遭受頂撞的婆婆便搧了媳婦兩巴掌。受盡委屈,媳婦躲進廁所直飲兩瓶鹽酸。范裴倫受邀當翻譯抵達醫院時,因燒傷媳婦已幾乎無法言語,隔天就去世了。這件事給她莫大震撼,為了不讓文化隔閡造成更多悲劇,她決定擔任翻譯志工,還自費印了文化差異的傳單在路上發放。

雙手抱胸是禮貌的象徵。(圖片來源/范裴倫提供)
雙手抱胸是禮貌的象徵。(圖片來源/范裴倫提供)

越味館的開設與回家

異鄉待久了,難免懷念家鄉。喜歡下廚的她,後有了想開店的念頭。剛好注意到一間頂讓的店面離家不遠,卻聽到左右鄰居表示這位置的店家總待不超過兩個月。不服輸的性格讓范裴倫想,她不要只開兩個月,開六個月就好,沒想到身旁店家更迭,她卻一路做到現在。

「賣東西就是你不能端出自己吃不下的東西。」她的雙眸閃爍著堅定的原則。她嚴格從越南進口道地的食材,採買當日新鮮的原料製作料理,也難怪身旁店家大多撐不到兩個月,她的店卻在學生與上班族的支持下歷久不衰。

牆上客人的留言與照片。(照片來源/黃吏玄攝)
牆上客人的留言與照片。(照片來源/黃吏玄攝)

吃多了家鄉料理,卻無法解除鄉愁。一九九○年,她發現有旅行社可以回越南,便真正踏上回家旅途,沒有直航,需要透過層層轉機才能返鄉。受過戰火蹂躪的家鄉已難以辨別道路與方向,她只得以借住友人家,再慢慢摸索回家的路。生父再娶,被抓去勞改的父親也平安歸來,和母親見面的那時她才驚覺時光的流逝,她倆都已一頭白髮,在淚水的重逢之下,她終於回家了。

廣東炒麵的啟示

常有客人問到菜單上與其餘越式料理不相稱的廣東炒麵,原來料理有著深厚的故事。小時候她最喜歡母親做的這道料理,母親常說只要她考試成績好便帶她去港式茶樓裡享用。沒想到長據二三名的她被同學閒言閒語,說她只為愛吃才讀書,根本不聰明。她便找同學學這樣菜,想證明「我已經自己可以煮這道菜,我是會唸書的。」菜單上的這道料理提醒著她不在意他人目光,把握當下的向前走。

范裴倫除志工性質的採訪,婉拒所有大媒體對美食的報導,怕忙不過來,她十分享受現在這份平淡閒適。「其實開店最大的收穫是你們這些學生。」她莞爾,店內整面牆上盡是學生與客人的留言,可見親切的態度讓她廣結善緣。雖然有時開店的辛勞讓她想收攤,但年近七十大關的她珍惜著每位客人的笑容,便一路撐下去。范裴倫的生命在辛勞與綿延戰火中度過、苦過,也因此那上菜時嘴角的弧度,才會散發出如此讓人動容的光芒。

文/黃吏玄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喀報,原文標題為:千里之外的幸福

工作或職場上遇到一些狀況,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