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國考才是地獄的開始!年輕公務員血淚告白:政府讓人分不清奴才還是人才

2017-06-28 10:58

? 人氣

人才,是組織的最大資本;但政府中,人才還是奴才往往分不清。考績法不修,原本應該是管理工具的考績制度,變成人人有獎的小贈品,有些人根本還不想拿,反正不拿也不能奈我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事布局」總是惹人遐想

黃重豪做的〈公務員對於考績制度認知〉的研究中,如果問題是:考績是否應該由「民主方式」共同決定,大部分的基層公務員(主管除外)都大表贊同;但如果接下來的問題是,考績評分的逐項細節,都要公開透明讓大家參與討論制訂,就有許多人卻步了。他的論文結論是,公務員並不真的期待能有一個「公民參與式」的考績制度,而只是偏向對自己有利的考績方式而已。

人事異動,在單位中總是最神祕且敏感的話題,因為前述的關說文化,有些人透過良好的關係,在人事競賽中取得相對的優勢。所以,誰能升官,背後往往有許多臆測。但事實如何,可能只有當事人知道。人事異動,成了公部門中最私密的熱門話題,扣人心弦,絕無冷場,即使討論熱烈,但不到派令發布時,沒人能百分之百肯定,而有時開獎的結果是出人意料的。

有位長官曾說,「會做事,不一定會當官」。所謂「沒有不聰明的長官」,能當上官的,想必有兩把刷子。只是兩把刷子,可能不是拿來刷油漆,而是拿來粉飾太平。如果能在關鍵時刻幫長官擋子彈,消弭媒體的攻勢,轉移輿論的焦點,就有很大的晉升機會。

場面營造得風風光光,媒體新聞稿發得好,都潛在提升了民眾對政府施政的觀感,也創造日後選票的來源。但,這畢竟是行銷術,成功行銷的背後,還是該細看產品(施政)本身的品質如何,那些結構性的問題有去面對了嗎?不好的制度是否有改變?這些細微之處,都有用心的公務員努力投入,但,不見得被看見。

政府中,積極任事的態度並不見得受到歡迎,而拉攏關係的手腕,卻是向上攀升的祕訣。這是個「做人大於做事」的系統。為了防止上位者太會做人,所以制度端出許多防弊措施,但防到的,好像也是基層小咖而已。真正關係良好的,還是有各種管道能合法獲利(不論是有形獲利或無形獲益)。本質上影響制度運作的,是讓大家只想做好人,不想做好事。

不是說會做人不好,政府是個大團隊,人和才能政通。但如果創造人和只是為了鞏固自身權益,那便形成集體犯罪的第一步,稱為「利益共同體」。

「對事不對人、對人不對事」是兩種極端情況:一,我不認識他,但我支持/採納他的作法;二,我認識他,所以我反對/封殺他的作法。這大概是溝通光譜上的兩個極端。後者應該是台灣政府常出現的樣態。我們應該不陌生,立院諸公常因為意識型態而全面杯葛某些議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