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安撫孩子在車上放玩具或影片!6歲前的孩子需要一點「留白」的練習

2016-08-11 11:10

? 人氣

當我們一直處於活動不斷的分心狀態時,我們的內在之眼就無法觀察到真實的內在人格。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只能透過安靜獨處的方式培養。但這不表示我們要刻意製造許多獨處的機會,放下我們及孩子各自該做的事。相反的,孩子的覺察力,唯有在做與不做之間、活動與不活動之間、投入與抽離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大幅增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獨處的寧靜時光看似無所事事,但並不空虛。反之,它們是一段充實的時光,我們能夠在其中體驗到內在人格那個沉默的存在。每個這樣的時刻,都會為我們帶來沉思及反省的機會。身為有覺知的父母在孩子學習獨處的時間裡也沒有閒著,因為他們會自我調整至能跟孩子本性狀態相契合的那種教養模式。

我最近開始教我女兒如何靜心,八歲是個很適合孩子開始學習深化自我意識的年紀,不過這也要視每個孩子的興趣及能力而定。我女兒就對學習靜心很有興趣,我向她介紹修習方法,並訂為家庭活動,一週一次,通常在週末進行,我和我先生、女兒會一起靜坐十分鐘,讓自己進入靜默狀態。

我們首先會閉上眼睛,適應黑暗的感覺。過了幾分鐘我才開始說話,一步步教導小朋友靜心的技巧。我將她的注意力引至她呼吸時胸腔起伏的過程,因為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要學習有意識的呼吸(注意氣息進入及離開鼻孔的過程)可能會太過細微,而留意胸腔的起伏會容易一些,因為相對鼻孔來說,胸腔的範圍要大多了。接下來幾分鐘,我們持續觀察氣息進入及離開胸腔的過程:胸腔升高、降低,然後再升高、降低。接著,我向小朋友說明靜默的狀態,然後保持靜默一、兩分鐘。接著我跟她說,她什麼事都不必做,只要坐著、呼吸即可,然後我讓小朋友在沒有我聲音的引導下,跟自己的思緒安坐。在最後的幾分鐘,我教導她修習慈悲心,學會如何透過慈悲及感恩的念頭,把一切祝福迴向給周圍的世界。

事實上,在我女兒的年紀大到足以學習靜心之前,我已用其他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讓她認識何謂靜默。我會靜靜地跟她一起坐在房間裡,甚至在她忙著其他活動時也會這樣靜靜待著。我會帶她到戶外散步,讓她全然地沉浸在寧靜的氛圍之中。此外,我每天都會撥出一整段時間關掉所有的電子設備,只是單純地與我女兒待在一起。我引導她去傾聽靜默,而不要害怕靜默。

如果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很容易就能接觸到他們的內在人格,甚至青少年也如此!不過,一旦孩子邁入叛逆的青春期,我們很容易會在彼此的針鋒相對之間感到無助無奈,而失去跟孩子相處的耐心,結果就是孩子又退回到他們的科技世界。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我們引導他們回到靜默狀態,做這件事永不嫌遲,問題在於要怎樣做才能成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