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票房破55億!《名偵探皮卡丘》何以讓你童心大爆發?揭幕後團隊三大用心

2019-06-10 12:21

? 人氣

曾擔任《神鬼戰士》、《歌劇魅影》、《X戰警:第一戰》以及《羅根》等大片的攝影指導,在數位攝影盛行的時代,John Mathieson依舊喜歡使用底片拍攝,即便《名偵探皮卡丘》為遊戲改編成的電影,他仍堅持貫徹自己的信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底片拍攝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捕捉並忠實呈現鮮明的色彩。」John Mathieson解釋:「如果用數位攝影拍罌粟花紅,可能會變成英國郵筒的紅,但使用底片會好得多,我們能更自由地拍出奇異的紫色調,或各式不同濃淡階調的藍色。」

致敬黑色電影的復古風格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早期好萊塢帶有犯罪、推理以及善惡掙扎情節,並且背景灰暗、對比強烈的偵探類型電影,大多被稱之為黑色電影(Film noir),而近代許多類似風格的電影會被稱作新黑色電影(Neo-noir),攝影指導John Mathieson則希望能呈現出近似於《銀翼殺手》般的科幻黑色電影風格。

儘管《名偵探皮卡丘》基本上都是繽紛、炫目的色彩,但有某些片段的陰影對比強烈,甚至充滿詭譎的氛圍,比如男主角與皮卡丘在燈光昏黃的家中初次見面,以及後來找上魔牆人偶(Mr. Mime)向它逼供等片段,導演與攝影為電影加入了這些新黑色元素卻毫不違和,在契合「偵探」題材上別具用心。

視覺特效團隊依據生物學,呈現真實世界的寶可夢

(圖/DC FILM SCHOOL)
(圖/DC FILM SCHOOL)

「那些卡通角色被創造出來的時候並不真實,不管是眼睛到頭,還是四肢到身體的比例等等,全都是我們要面臨的挑戰。」——《名偵探皮卡丘》視覺特效總監 Erik Nordby

「要加上各種現實的細節,又要忠於原本的角色形象,在任何情況下,它們(寶可夢)都必須是可愛的。」視覺特效團隊MPC(Moving Picture Company)總監Pete Dionne說明了日本寶可夢公司對於這部真人電影的要求強調不能有尖牙利齒、睫毛跟可怕的指甲。

製作過《與森林共舞》的MPC團隊,對於將動物動畫化已很有經驗,但這次面對的是這些在大眾心中,已經有根深蒂固形象的2D卡通角色,絕對是不一樣的挑戰。除了滿足粉絲忠於原著設定的高標準,還要考量卡通角色能以不合理的角度彎曲、延展身體,並於生物學的限制範圍內達成這些條件。

為此,團隊早在電影開拍前一年就做足了準備,參訪動物園、諮詢動物專家,更找了現實中的動物與各個寶可夢做比對,模擬其真實外觀。比如:皮卡丘的現實模板,即是由狐猴的動作模式、兔子的毛以及蜜袋鼯的眼睛所組成。「我們還參考了鬥牛犬相互嬉鬧的片段,來製作妙蛙種子這樣的生物。」Pete Dionne表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