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教育部要培育跨領域雙語教師,卻搞不清市場供需

2019-01-26 15:00

? 人氣

家長憂心全面雙語教育,將面臨英語師資不足的問題。(郭晉瑋攝)

家長憂心全面雙語教育,將面臨英語師資不足的問題。(郭晉瑋攝)

雙語教育是雙語國家的基礎,九年一貫規定小學三年級必修英文。部分縣市政府早就預見國際化、地球村的趨勢,更進一步向下延伸至一、二年級,建置英語學習環境,開辦英語融入課程與雙語學校,以英語教授其他學科,增加學童使用英語的頻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何培養跨領域師資未有明確方向

行政院提出「二○三○雙語國家」的願景,而今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更講求素養導向,強調學習英語要回到生活情境中。試辦英語融入課程已三年的萬芳國小校長高麗鳳說:「我們要教孩子適應未來二十年後社會的能力——中文與英語。」

「孩子要成功,老師要先成功;我們要求孩子要具備跨領域能力,就要先成為跨領域的老師。」在萬芳國小嘗試將英語融入電腦課程的老師李嘉澍慷慨激昂地說。但是台灣推動雙語教育的過程,除了仰賴老師們的熱情自行修煉,師資培育體制能提供什麼協助?

教育部政次范巽綠宣布要與十八所師培大學合作,預計於今年開辦「全英語師資培育」,在四年內培養兩千位能在中小學以英語授課的教師,十二年達到五千人。但師培系統要如何教出一群跨領域的教師,則尚未有明確的方向。

國北教大兒童英語教育學系教授陳錦芬指出,台灣目前沒有任何跨領域的師培制度,教育部應該要先定義什麼是「雙語教師」,並訂定語言及專業能力的標準,修習一定學分之後可獲頒「雙語教師證書」,「當政策方向訂出來之後,師培系統才能隨之改變。」

台北市文昌與東新國小試辦雙語學校,於一八年獨立招考雙語教師時,就發現英語能力很容易認證,但如何定義「第二學科專長」?後來傾向寬鬆認定,只要曾雙主修、輔系或修習非語言科系的人都包括在內,東新國小最後錄取一名清大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畢業的老師,負責教授健康與體育。

應鬆綁大學英語教師總額

陳錦芬建議,英語系學生在語言專業領域外,若修習另一項專業學程學位,應足以教授小學課程。而師培大學也必須開辦美術、音樂專業領域的英語課程供該科系學生修習,才能熟稔相關的專業術語。未來教甄也必須開設「雙語教師」的空缺,創造制度上的誘因。

陳錦芬分析,現行教育學程是一六○學分,其中一二八學分屬專業領域,另外三十學分主要是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與班級經營,她認為應該抽換為第二專長的必修課程,增加英語教學相關課程,並鬆綁大學英語教師總額,增聘英語教師,而這些都必須透過修法才能解決。

那麼已經在教學現場的老師該怎麼辦呢?陳錦芬認為,以英語融入音樂課程為例,要求英文老師要具備專業的說唱演奏能力有點難,沒有三、五年工夫是不可能的事。但音樂老師多半留學歸國,具有一定英文能力,若能與英語老師共同備課,調整發音與用字,很快就能上手。
東新國小與萬芳國小校長則建議,要開辦相關教師研習供學科教師參加。李嘉澍說,國小會用到的英文單字不超過一二○○個,每位老師從小學英文到大,很容易重拾足以上課的英文能力。但他也感嘆,政府雖然有意識推動雙語教育,卻似乎沒有足夠的研習資源支持。

陳錦芬提醒,有些學校一開始執行雙語教育時,採用雙教師的方式,也就是學科老師與英語老師共同上課,但效果並不好,因為學生聽懂老師用中文授課後,就不會想理睬英語老師的「翻譯」了。所以她也同意,已經在教學現場的老師應該定期參加增能研習,但不只是增強語言能力。

台北市曾於一九九八年及二○○二年陸續將英語課程向下延伸至小學三年級及一年級,英語教師大缺,便於每周一定期培訓其他相關學科教師的英語力,且共同分享英語授課經驗,互相切磋教案,「畢竟雙語課程不是要學生學會英語,而是透過英語學習學科知識。」陳錦芬說。

未來培育的雙語師資恐多留都會區

師培系統努力創造供給,但教學現場究竟需要多少跨領域教師呢?去年底一場師培大學主管會議上,曾有大學教師擔心將又有更多教師流浪街頭。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鄭淵全坦承,全英語教師的缺究竟有多少,實在答不出來,但肯定是要提前因應的趨勢。

東新國小校長鄭盛元也擔心,偏鄉地區的英語老師招募三次都不一定聘得到,甚至許多學校共用一名英文老師,未來培育出的五千名雙語教師恐多會留在都會區,導致語言階級化,城鄉差異更為劇烈,教育部在訂定目標後應有更明確的規畫。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