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專文:追求普世價值的道路上

2016-02-28 06:15

? 人氣

二○一二年,余杰所著的《劉曉波傳》在台灣正式出版。經由這部作品,我第一次認識了這位來自中國的知識分子。劉曉波是一個崇高象徵,他在共產黨的極權統治下提出「○八憲章」。這份文件其實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權宣言,他以一人之力,結合一群懷抱民主理想的知識青年,共同起草人權理想的文字。對於已經享有民主自由的人們而言,這份文字其實極為尋常,但是對於保守而閉鎖的中共領導人,卻視之為震耳欲聾的噪音。長期與劉曉波工作的余杰,自然也遭到逮捕並刑求。這樣龐大的政權在握者,內心竟是如此恐懼畏怯。原因很簡單,文字裡所描繪的人權夢想,其實是十三億人口的共同願望。依賴農民革命而建立政權的中國共產黨,只為了永久掌握政治權力,終於選擇與人民為敵。劉曉波被捕,也等於宣告北京政權是中國人民的公敵。他們違背了人民的願望,對於涉及民主自由的任何字眼,都好像遇見鬼魂那般。習近平上台後,一方面宣傳「中國夢」,一方面又提出「七不講」。凡是涉及和平演變、普世價值、人權觀念,都成為網路傳播的最大禁忌。一個權力巨人,頓時萎縮成一個膽小的侏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今仍在獄;余杰寫《劉曉波傳》,流亡美國。(phote by Jopeng )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今仍在獄;余杰寫《劉曉波傳》,流亡美國。(phote by Jopeng )

生於一九七三年的余杰,未及趕上天安門事件,但是他成為年輕世代的知識分子之際,也開始關切「天安門的母親」。畢竟,「天安門事件」一詞,是一個強烈的政治隱喻,釋放出來的思想內容正好與普世價值銜接起來。嘗到啟蒙滋味的余杰,太過早熟地認識了人間苦難。懷著正要綻放的心靈,他立即見證了政治的苦難。微近中年之際,便已經被迫投入放逐的大海。他流亡到美國,開始展開大量書寫的生涯。從《劉曉波傳》開始,到最近的《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第一卷》,便已經出版了十二冊書籍,每一文字,每一段落,每一本書,都與民主自由的觀念息息相關。那種爆發能量,在任何一位作者身上未曾看見。日以繼夜的振筆直書,正好彰顯他對人權觀念的嚮往有多熾熱。

這本《我也走你的路:台灣民主地圖第二卷》,透露了他是如何尊崇台灣民主先人的蜿蜒蹤跡。他走遍了台灣的每一個城市,也探尋了城市裡的每個歷史文化地標。就像開啟一段沒有終點的旅行,他選擇走路的方式一一去勘查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從戰前帝國時期,到戰後黨國時期,多少反抗者為了追求生命尊嚴,也為了實現普世價值,付出他們的肉體與生命。整本書所展現出來的格局,不能不使島上的住民感到慚愧。他所看到的,其實也是他夢想所寄託的,從台北、宜蘭、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高雄,一直到金門,都有他仔細的考察與見證。整本書是一首民主練習曲,也是一曲追悼先人的輓歌。他把這本書命名為《我也走你的路》,無疑是要讓可能遺忘的記憶再度復活。余杰走過的路,等於在向台灣的年輕知識分子示範,這個島上的民主道路是如此鋪陳出來。一個受到放逐的理想主義者,都願意迢迢千里來到台灣,從北到南走過一次。那麼,台灣的夢想家,也應該謙卑地順著余杰的造訪,讓我們也走他走過的路。

中國流亡余杰與其新作《我也走你的路》(主流出版)。
中國流亡余杰與其新作《我也走你的路》(主流出版)。

*作者為政治大學教授,知名作家。本文選自作家余杰新著《我也走你的路:台灣民主地圖第二卷》(主流出版)之推荐序,授權轉載。

《我也走你的路》新書發表會:

3月5日晚上7點15至8點45(6點到),慕哲咖啡,對談人管仁健,講題《寫作者與反抗者》,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

3月6日下午2點,水牛書店,講題《如此沉重的台灣人權之旅》,對談人鴻鴻,台北市瑞安街222巷2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