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專欄:政壇新舊交替,選民求變心切

2015-11-25 10:46

? 人氣

香港佔中後首場大選結束,民眾的政治於冷感症有減退。(資料照片,美聯社)

香港佔中後首場大選結束,民眾的政治於冷感症有減退。(資料照片,美聯社)

佔中」之後,香港首場大型選舉周日晚上結束,受到去年那場牽動港人情緒的「佔亂」影響,兩大政治陣營都積極動員市民登記做選民並出來投票,所以,這次區議會選舉投票人數增加了26.4萬,達1,467,229萬,投票率也創回歸以來新高,達47.01%,比2011年的41.49%高出5.52%,反映香港市民的「政治冷感症」正日益消除,而選舉的結果也顯示,傳統政黨明星級或資深議員受到新兵挑戰而落馬,損傷最慘重的是泛民第一大黨民主黨,成為明年立法會選舉的一個重要指標和信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兩年前取消了68個委任議席後,今年待選議席創新高,達431席,而報名參選的人數也創新高,但由於有68個選區的候選人在無對手下自動當選,最後由876名候選人競逐363個議席,平均2.41人爭一位,其中屬新界西的屯門有兩個選區多達六人爭一席。

區議員的工作雖然主要在地區事務和民生議題,而且各選區都劃分得很小,但由於有了「佔中」和否決政改這兩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觸動了許多終日營營役役的港人神經,「票債票償」成為不少市民的心聲,手中一票顯得比往日更重要。

由於投票人數增加了,兩大陣營的得票量都較上屆增長。表面上看,泛民各政黨當選人數略有增加,但建制政黨卻在實際得票上有新的進賬。據今日《明報》統計,建制得77萬票(《文匯報》是78萬),得票率比上届微升1.83個百分點至53.35%;泛民得票45.2萬,反跌2.54個百分點至31.27%。由於上届有68個委任議席被歸為建制派,但今年取消後,只增加了19個民選議席。可見,實際上是建制稍贏,而且,在多個具指標性或備受關注的「明星選區」,建制派候選人卻大比數勝出。

以建制第一大黨民建聯為例,這次取得的議席119席(上届136席),表面上少了17席,但由於上届這17人名單和工聯會重疊,而這一次分開來算,也就是議席保持不變,當選率是65%,而且去年才換届上任的黨主席和兩位副主席都高票當選,可見後繼力量正壯大。

回看泛民老大民主黨,今年派出95人出選,43人勝出,當選率是44%,表面上比現有42席多一席,但翻查四年前的資料,該黨上届其實是47人勝出,但期後有人退黨。換言之,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取得的議席較上届少了四席!難怪民主黨總結區選時雖然「滿意結果」,但黨主席劉慧卿卻難得語氣平實和低調:「我們覺得是合格的。」

而重要的是,該黨多位長期盤踞地區的重量級議員連任失敗!包括2012年循「超級區議會界別」當選立法會議員的前黨主席何俊仁、現任副主席尹兆堅,以及當了二十年區議員的前黨主席李永達夫人陳樹英,另一位也屬於「超級立法會議員」的資深黨員涂謹申雖然成功連任,但只贏首次參選的獨立候選人不足百票。

最值得關注的是,泛民陣營中四位極有機會明年循「超級區議會界別」競逐立法會議席的「潛在候選人」中,三位已失去「入場券」(因為該界別候選人規定是現任民選區議員,共有五席,全港性投票),即民主黨何俊仁、民協馮檢基和公民黨陳家洛,僅民主黨黨團副召集人涂謹申「幸存」,可以說完全打破了泛民明年的「超選」布局。而這個政治風向標顯示,傳統泛民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上提早遭到滑鐵盧,也給這三位失落於區議會的政治明星明年選情蒙上陰影。

相反,建制派雖然也有兩位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民建聯候選人鍾樹根、葛珮帆高票落選,但他們非第一線人馬,反而所有潛在「超級界別候選人」包括民建聯正副主席李慧琼、周浩鼎,新民黨常務副主席田北辰,工聯會王國興和獨立的謝偉俊等都高票當選。

這個結果顯然不僅僅是所謂「資源不够」或「鎅票」(即多一位同類候選人分薄票源)問題,何俊仁把落選歸咎於「選民傾向支持年輕候選人」,但他的對手卻是53歲的前律師會會長何君堯,陳家洛的對手比他還老,僅馮檢基的對手是首次參選的25歲工聯會小花陳穎欣。

而且,同樣年輕的激進派泛民政黨人民力量、社民連和熱血公民卻全軍覆沒,他們選前嚷得轟轟烈烈,派出的候選人幾乎都低票落選,這些人也正是去年「佔中」最激烈的參與者,尤其是後期極力擾民「鳩嗚1(購物)者」。

反觀建制派中年逾60的的王國興和田北辰同樣面對年輕人挑戰,卻高票當選,尤其田的對手是來勢汹汹的30歲前助手趙恩來,他兩年前曾週刊自爆是潛伏於田身邊為泛民收集建制情報的「無間道」。可見,「資深」不是障礙,是否紮紮實實、真心誠意服務市民才是關鍵。

何、馮和陳或泛民政黨主席口上雖說「尊重選民」,但應該心中有數:他們對「佔中」的高調支持和否決政改的後果在悄悄發酵,即使有所謂「鎅票」,也反映對手就是「唔妥你」(不滿你),這同樣是民意的體現。

另一個在佔中扮演積極角色的工黨的選舉結果也「強差人意」,該黨派出12人出選,僅三人當選,是上述三個激進政黨外當選率(25%)最低的政黨。該黨有4位立法會議員,知名度不低,定位基層,本來在區選中有優勢,只是黨主席李卓人近年喊政治口號多過做實事。他承認「失望」,卻硬把它扯到政治議題上來,謂「雨傘運動帶來正面影響」。

當然有「影響」,而「正面」的結果就是,更多選民出來趕走奢談理想、空叫口號的傳統泛民或泛民大佬。即使這次選舉中湧現所謂「傘兵團」,以及這次區選最大贏家、四年前由民主黨分裂出來的新民主同盟(派16人出選,15人當選,當選率高達94%),他們在下區拉票是收起「雨傘」的,「首投族」願意給這些新人機會,是一種求變的心態,但那是有建設性的變。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