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姓這個冬天怎麼過?在裁員、倒閉與失業大潮下掙扎的那些故事

2023-12-22 15:11

? 人氣

石沉大海

與張偉相比,身在雲南的皮卡丘從來沒有被這樣對待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社會階層的分佈上,皮卡丘與張偉、「邊緣人」是處在不同的臺階上。張偉、「邊緣人」都是出身農村,皮卡丘則是生在三線城市裡一個所謂體制內家庭,在北京讀完大學,他就回到家鄉進了一家國企外包公司。皮卡丘是他的化名。

這本是一家職業相對穩定的公司,皮卡丘做的是國企計算機系統維護工作。但今年5月因爲家庭變故,皮卡丘選擇從公司辭職。7月份再出來找工作時,他就感覺特別艱難,「我發現基本投簡歷就是石沉大海。會聯繫你的,也基本上就是保險公司這種刷業績的招聘。然後我父親就讓我準備考公務員,社區這些。」

這幾個月,皮卡丘先後報考了一家事業單位有編制的崗位,社區網格員,醫院信息科和大學輔導員等。在這個過程中,他親身體味到經濟下行給就業帶來的壓力,「我前兩天去報考了一個社區,總共招聘十五人,今天考試的時候有一千多個人去考試。」

皮卡丘2015年大學畢業的時候,也是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工作,但現在的就業市場比那個時候更嚴峻,「現在基本上我報名參加的考試,報名的人數比我才畢業的時候人數至少多了5倍。......很多連招聘條件不符合的都抱着碰運氣的想法去報名。」

皮卡丘沒打算回原來那家國企外包的企業,因爲那裡也已經留不住人了,「今年年底他們要投新的標,據我聽到的小道消息至少還要裁一半人。」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

無論「邊緣人」、張偉,還是皮卡丘,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男性、青年人、有幾年的職場經驗。換句話說,在各自所屬的行業裡,他們都還不算最弱勢的群體;他們失業或待業,也容易被外界看見。而今年以來的失業大潮正在席捲不同的就業群體。

今年3月傳出信息技術大牛、騰訊首個Web前端專家、47歲的黃希彤被裁,一時引發社會對中年人失業的關注。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8月份在停止公佈青年失業率的同時,也停止了對25歲-59歲羣體失業率的發佈。6月份這個羣體的失業率是4.1%。但實際上,即使有25歲-59歲的數據,也沒有精準的中年失業率的數據。

儘管真實數據難以獲得,但今年以來,從知乎到虎嗅網等社交媒體,再到各種傳統媒體,有關中年失業的報導和吐槽越來越多。今年7月初,新媒體36氪發表題爲《裁員潮下的中年失業危機》的報導,副標題是「不能停下的中年人,在盡全力尋找自救的方法」,一句話道盡了中年人失業的心酸。

另一個容易被遮蔽的失業群體是女性。中國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本來就比男性低,當失業潮來臨時,女性似乎也更易被裹挾。北大國發院經濟學者張丹丹202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就2020年疫情高峰的那一年,經歷過失業的女性從業人員達到19.2%,男性爲13.3%。報告還強調,女性的失業時間(152天)也較男性更長(104天)。不難想象,到今年,女性的失業狀況相對於男性也很難有明顯改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