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反對以色列轟炸加薩,演變為反猶仇恨:全球猶太人憂成爭端的替罪羊

2023-11-01 16:10

? 人氣

以色列聲稱在加薩的行動並非無差別攻擊,並指責哈瑪斯在人口稠密地區建立軍事據點。然而,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仍導致大量加薩平民受傷。即使是被通知疏散的加薩居民也無法安全離開,他們困在缺乏飲水、醫療和糧食的地區。10月31日,以色列軍事行動再次引發爭議,以軍襲擊導致加薩北部賈巴利亞(Jabalia)難民營發生大規模爆炸,造成50多人死亡,150人受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理想情況下,批評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應該專注於譴責政府,而不應擴散至全球的猶太人,因為許多猶太人本身也對以色列政府的強硬政策感到不滿。但現實是,對以色列轟炸加薩、導致數千巴人死亡的憤怒,成為對猶太人進行言語或肢體攻擊的理由。在反猶太事件中,大多數是言語攻擊、網絡謾罵與威脅,還有對猶太企業或宗教場所塗鴉及搞破壞,人身攻擊也占相當大的比例。

反猶太主義常源於一種假設,即所有猶太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被否定或對以色列在西岸的定居政策負有責任,儘管這些政策是連續幾屆以色列政府推動的。「無論他們對這場衝突有何看法,即使他們對以色列政府有諸多批評,對他們來說,『猶太人』等同於以色列,等同於殺害巴勒斯坦兒童,」法國政治學家邁爾(Nonna Mayer)如此形容反猶主義事件背後的人心中所想。

2023年10月25日,英國倫敦市中心的反對「反猶太主義」集會,示威者舉牌「對反猶主義零容忍」、「在為時已晚前採取行動遏制仇恨」。(AP)
2023年10月25日,英國倫敦市中心的反對「反猶太主義」集會,示威者舉牌「對反猶主義零容忍」、「在為時已晚前採取行動遏制仇恨」。(AP)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提到西方政界推波助瀾的影響。以巴問題涵蓋複雜的歷史、地理和政治背景,在這個地區,每一次發生謀殺、戰爭、大屠殺或衝突都為日後的問題埋下種子。然而西方國家的政治人物往往會根據他們的政治立場、選民的需求或其他利益,來選擇關注以巴衝突的哪一個面向。

加薩戰爭爆發之後,歐美政治輿論便因此出現各說各話的狀況。支持巴人權利、關心加薩平民傷亡的抗議者經常遭到保守派媒體的指責,指控他們支持恐怖主義。同時,以色列最堅定的支持者經常誤將政治家或記者對以色列的任何批評視為反猶太主義。

各國對反猶太主義事件的反應

全球各地的猶太社區被恐懼和不安籠罩。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所知名猶太學校的學生家長表示,校方叮囑他們的孩子別穿著制服出門,以降低被辨認出來的風險。其他猶太學校也取消原定的露營和校外活動計劃。

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者上周末遊行到猶太社區附近,撕下貼在社區中心圍牆上的以色列人質照片,而此時附近的猶太會堂正在舉行安息日禮拜。「對這些試圖限制我的宗教和行動自由的人,我感到憤怒,他們會這麼做主要是基於反猶太主義,」當地居民卡爾(Akiva Carr)說,事件發生時他正好在會堂裡。

2023年10月21日,德國柏林猶太建築遭到破壞的隔日,一名穆斯林女性舉著海報,上面寫道「穆斯林反對反猶太主義」。(AP)
2023年10月21日,德國柏林猶太建築遭到破壞的隔日,一名穆斯林女性舉著海報,上面寫道「穆斯林反對反猶太主義」。(AP)

各國對反猶太主義激增的回應有所不同。在美國和西歐,當局大多迅速表達對猶太社區的堅定支持,譴責反猶太主義,並加強相關地點的保安措施。在以色列,政府在達吉斯坦事件後建議以色列公民「重新評估出國的必要性」,並敦促居住在國外的以色列人保持警惕,遠離示威活動。

在中國,政府經常審查社群媒體上的「敏感」發言,但目前尚未看出北京採取任何措施來遏制反猶網路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法律禁止在網上傳播極端主義、種族仇恨或歧視。

須注意,當反對以色列政策的立場跨越某條紅線時,就可能演變成反猶主義。正如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所指出的,他對康奈爾大學發生的事件感到厭惡和害怕,但這些威脅並非單一個案。他強調「我們必須譴責所有形式的仇恨。沒有人否認,懷著善意的人們可能對中東衝突有不同看法,但當這些分歧導致暴力或暴力威脅時,就越過了紅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