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成也風險,敗也風險:FTX創始人班克曼-佛里特的大起大落

2022-11-16 09:20

? 人氣

班克曼-弗里特的個人風險偏好讓他被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吸引。(ROBYN DAMIANO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班克曼-弗里特的個人風險偏好讓他被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吸引。(ROBYN DAMIANO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沒有像山姆·班克曼-佛里特這般富有的人,會花這麼多時間與播客交談並解釋他們是如何發家致富的。在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暴雷和身家財富幾乎化為烏有的幾周前,這位FTX的首席執行官接受了一次採訪,此次採訪以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開啟:與其他公司相比,班克曼-佛里特的公司做得更好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說:「風險管理。」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在FTX上周迅速崩塌之後,這兩個詞讀起來就頗有些諷刺的意味了。FTX是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巨頭,破產前的估值為320億美元。

關於這次暴雷事件仍有許多未知之處,相關調查人員在查明真相時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這起事件究竟是愚蠢所致還是欺詐——是一個關於風險過度的警示故事,還是一個建立在紙牌屋上的帝國。在辭職並在Twitter上表示歉意之後,班克曼-佛里特基本上陷入了沉默。

但早在受到如此密切的審視之前,班克曼-佛里特自己的言論就有助於解釋其風險應對方式如何助推了成功,並引發災難性的失敗。

班克曼-佛里特從事的是風險業務。他的全天候實時監控風險的引擎驅動著他的交易所。他個人對風險的偏好讓他被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吸引,然後給他的交易公司注入了活力。在他發現了全球比特幣價格存在明顯的低效,並利用這個機會賺得數以百萬計美元時,他的公司開始騰飛。而且他說,對生存風險的看法激勵他盡可能多地賺錢,目的就是把這些錢散出去。

班克曼-佛里特是千禧世代,不修邊幅,穿著T恤、短褲和破舊運動鞋,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加密貨幣不可知論者,他非常真誠,以至於人們真的相信他所說的,他尋求賺取數以十億計的美元只是因為他想拯救世界。

人們不知道的是,班克曼-佛里特的交易所正在把大量的客戶資金借出去,為他的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進行激進的押注提供資金。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給Alameda的損失兜底的未披露貸款高達100億美元,超過了FTX資產的一半。班克曼-佛里特麾下的各公司一起爆雷,讓每個參與者都遭到了災難性的衝擊。

班克曼-佛里特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全球第二大交易所FTX的擠兌與破產,造成加密貨幣空前的信心危機。(美聯社)
全球第二大交易所FTX的擠兌與破產,造成加密貨幣空前的信心危機。(美聯社)

在班克曼-佛里特成長的那個年代,各行各業都受到量化從業者的影響,他們明白評估價值意味著要知曉如何計量風險,即使在體育領域也是如此。例如,球隊不會因為看中棒球運動員的揮桿方式就在他身上花錢,而是根據數據對大量數字進行運算,然後依照概率做出決策,這樣就可以用較少的錢贏得較多比賽。今年30歲的班克曼-佛里特曾經夢想在棒球界工作,但他出生的時間太晚,沒有趕上體育界的統計學革命。到他從學校畢業時,這個市場已經得到矯正。

班克曼-佛里特的年齡正好趕上利用另一個機會,而且這個機會不以賭對棒球比賽的勝利者的方式賺錢。

事實證明,對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年輕人來說,加密貨幣的不確定性是不可抗拒的,這些年輕人渴望冒險,意識到華爾街和矽谷不再提供最佳回報。班克曼-佛里特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在Jane Street接受了量化交易方面的訓練,班克曼-佛里特說當時他在新聞和從政等多條職業道路之間權衡。但他感覺到了一種引力,吸引他關注這塊可能被錯誤定價的資產。「這些數字看上去真的很大,」班克曼-佛里特說。

淘金記上演了,他在加密貨幣領域靠著利用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價差套利起家;這對於能夠找到途徑利用這種價差的交易者來說就跟白撿錢差不多。班克曼-佛里特說,他僅用幾周時間就通過一門沒有太大風險的生意大賺了一筆。

但他始終堅稱這隻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讀大學時,班克曼-佛里特從Will MacAskill那裡了解到 「賺錢並施予」(earning to give)的理念;MacAskill是一位哲學家,也是有效利他主義運動的佈道者。所謂有效利他主義,即利用分析推理將善最大化。班克曼-佛里特以前接受採訪時說過,他相信MacAskill的說法,即作為一名捐贈者,他可以比醫生行更多的善。因此,他說他開始為了捐錢而賺錢。

班克曼-佛里特的這個決定迎面撞上了歷史上財富創造最快速的時期之一。十年後,MacAskill給他認識的最富有的人馬斯克(Elon Musk)發簡訊,告訴對方班克曼-佛里特的情況。

據在一樁訴訟中披露的法院文件,馬斯克回覆道:「他有巨額資金嗎?」該訴訟因馬斯克收購Twitter的交易而起。

MacAskill回應說:「那要看你如何定義‘巨額』!」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班克曼-佛里特當時的身家剛好是250億美元。他將這些巨額財富歸功於自己敢於冒險。

他今年說:「如果你的目標是使自己對世界的影響最大化,這會對你最終所做的事情有相當大的影響。」他說:「你應該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真心想大獲全勝,而不僅僅是產生一些影響,因為上升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事實證明,下降的空間也不小。

加密貨幣,比特幣。(美聯社)
(美聯社)

班克曼-佛里特的業務逐漸分崩離析,然後是突然一記重錘。加密貨幣新聞網站CoinDesk的一篇報導披露了Alameda對FTX創建的一種代幣的依賴程度,這對兩家公司來說都是巨大的風險。之後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的創始人趙長鵬宣布,他正在減持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這種代幣。趙長鵬的這條推文引發了FTX上的擠兌,客戶擔心他們的賬戶不安全。兩天後,幣安達成了一項收購競爭對手FTX的協議。次日,趙長鵬反悔退出了交易。到當周末,班克曼-佛里特的公司崩了。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了如此大的破壞,很容易讓人忘記趙長鵬為什麼說他要減少幣安對FTX的風險敞口。

「風險管理,」他寫道。

在上周的另一系列推文中,MacAskill指責班克曼-佛里特利用有效利他理念為欺騙行為洗白。「沒錯,我們是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沒錯,我們是應該有雄心壯志來追求這個目標,」他寫道。「但這絕不能為欺詐行為開脫。」

班克曼-佛里特的風險觀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對一個曲意迎合監管機構並信誓旦旦對去中心化金融風險打包票的人來說,這是一次令人震驚的滅頂之災。事實上,在去年的第一次國會聽證會上,班克曼-佛里特大肆鼓吹了FTX的風險防範做法,現在聽起來與安然公司(Enron)在透明度方面的洋洋自得一般無二。

他甚至把他的交易所和2008年金融危機中大受打擊的銀行作了對比。

「在土崩瓦解之前,」班克曼-佛里特對議員們表示,「沒有人知道那個系統的風險有多大。」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