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隨想李光耀:洛克,柏拉圖,還是馬基維利?

2015-03-24 16:00

? 人氣

20年前「文化命定論」一刊出,後來成為南韓總統的金大中馬上在下一期的《外交事務》撰文反駁李光耀,提醒大家比起英國的約翰洛克提出社會契約論早二千年,中國的孟子就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了。在《新加坡雙語之路》李光耀說:從政治選票的立場而言,要輕取最多數支持,只要以華語作為第一語言就可以了,但這樣國家會分裂,也難以令小城邦在國際社會嶄露頭角,因此他堅持雙語政策,「雖千萬人,吾往矣」。李光耀堅信自己向來都以民眾和社稷為重,他的思想中壓根兒就不包括「聞誅一夫紂矣」的畏懼。與此同時,他也從來沒有誇稱自己建立了柏拉圖式的烏托邦,那只是Gardels和Plate等人的說法;半個世紀以來大部分時間經濟高速增長,政治穩定,社會衝突不多,民眾認同感高,就是李光耀一生力所能及為新加坡小城邦建構的此時此處此模樣。假如金大中和其他亞洲朋友對李光耀不以為然,是從民本主義出發,而不是洛克的社約論思想,那麼用工具理性去檢討李光耀的民本主義成績表,平心而論,能不算名列前茅?西方模式有多大把握足以超越?還是大家捫心自問,有多少民眾願意放棄(至少犧牲一部分)上述「新加坡模式」的成績表,來換取社約論強調的天賦人權(民主的內在價值)、政權民授(民主的程序公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看篇首的說話,作為英殖治下一位反對派領袖,32歲的李光耀何嘗不也曾經是好些洛克思想的支持者?讀他那一疊訪談錄、回憶錄,多少可以了解他怎樣變成後來的李光耀。但也許更為有趣的是,在月旦李光耀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認為他應該堅持「洛克」下去?又有多少人其實是遺憾他不夠「柏拉圖」,甚至還不夠「馬基維利」?

責編:李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