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現代企業依舊需要IT員工,不過是時候裁撤IT部門了

2022-01-06 10:30

? 人氣

試想你是製造業務的負責人。你的職責十分明確:如果銷售團隊交給你一份訂單,你應該結合自己的產能,看看是否有能力完成這份訂單。如果不能,你可以思考一下如何調整才能滿足訂單需求。向客戶承諾的交付日期延遲了?這是物流同事的問題。生產線上出現了劣質產品?這是你需要解決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邏輯存在於企業的各個領域。它可能並不完美,但卻很有效。只有IT部門是例外。如果你去問大多數企業的IT部門,問一問企業對他們的衡量標準,答案幾乎都與「投入」有關——他們花了多少錢、有多少系統沒有崩潰,或是有多少項目是按時完成並且沒有超預算的。但幾乎沒有一個答案提到IT部門為企業的「產出」做出了哪些貢獻。

換言之,IT部門在預算範圍內按時完成各項要求——這也是合夥模式真正的設計初衷——與企業成功根本就是兩回事。企業從技術中獲得的價值並不來源於它所擁有的東西。成功並不是打造和管理IT系統。

未來不可測

合夥模式還會假定,企業中的各個部門可以提前好幾個月確定它們到底需要IT部提供何種幫助。制定傳統年度預算過程中的種種要求更是強化了這一假設。若想爭取撥款,必須詳細闡明自身部門的需求,同時還要對項目的持續時間和項目成本作出預估。但這一流程的前提是,所有需求都可以提前確定,而且在項目完工前,一切都不會變化。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數位化世界中,事情不是這樣運轉的。

試想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部門必須在9月或10月提交一份資金申請,以便其需求被納入IT部明年的日程規劃。但現實情況是,營銷部門——或是任何一個部門——根本不知道自己到時候需要哪些東西,尤其是需要哪些技術手段來輔助他們與客戶互動或是打造數位產品。這是因為客戶本身在6個月、12個月或是18個月之前也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他們也不知道一項新的產品功能是否能解決需要完成的任務。

當然你也可以說,你希望IT部門到時的行動更迅速,更靈活。但是把IT部置於一座孤島上,這幾乎是不可能。

最後,你需要考慮IT部門員工的思維模式。大部分IT員工不是因為喜歡製造業、保險業或是銀行業才從事這一行的,他們選擇IT是因為他們熱愛科技業。這種情況下,設立單獨的IT部門只會強化這種思維模式,加劇文化鴻溝。技術是技術,業務是業務。但這種看法完全錯了:今天,業務即技術,技術即業務。

先行的公司

所幸,還有更好選擇。有幾家我合作過的企業,它們正在撤掉IT部門,轉而讓IT人員融入每一個業務部門。這些企業的領導團隊從IT部門的設計初衷出發,努力實現IT部門的價值,而不僅僅是讓它專注於管理IT系統那麼簡單。儘管這種轉變剛開始似乎不易察覺,但它卻代表著一種深刻的變化。正如一位首席資訊官曾告訴我:「三到五年內,每一個人都會成為IT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