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上任之後,雷厲風行地推展促進轉型正義的相關作為。2017年12月,民進黨佔大多數的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8年5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正式掛牌啟動。
作為民選元首,蔡英文總統當然必須向選民兌現競選政見、落實轉型正義。但無奈的是,促轉會成立已三年有餘,蔡總統也走向第二任期,但民進黨支持者期盼的轉型正義卻遲遲沒有來臨。促轉會推動政務的速度可謂牛步,民進黨已坐實兩任國會最大黨,完全執政的前提下,國民黨杯葛絕不是拖延的理由。許多民眾不禁要問,究竟促轉會出了什麼狀況?民進黨政府的轉型正義到底怎麼了?
筆者認為,促轉會功能不彰的關鍵是,蔡總統乃至於民進黨政府的根本心態只是為了要滿足選民「討厭國民黨」的期待,甚至核心支持者「清算國民黨」的想望,並無心真正落實轉型正義。因此促轉會淪為政客操作風向的工具、根本無法落實轉型正義,也就毫不讓人意外。
促轉會淪為選舉打手、黨內政爭的政治工具
促轉會才剛成立沒有多久,2018年9月九合一地方大選前,網路媒體爆料了一段促轉會研究員的錄音。時任促轉會副主任委員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中大言不慚地說促轉會就是「東廠」,甚至要求旗下的研究員,竭盡全力地找到當時新北市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的不利證據。報導一出引起各界譁然,幾乎證實促轉會不過是選舉打手罷了。促轉會發動國家機器,政治追殺在野黨的政治領袖之一,實在是相當諷刺。
時過境遷,2021年10月,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又迎來了一場風暴。又是媒體披露,民進黨新潮流系有大老發現,現任民進黨黨籍立委黃國書被踢爆曾當過調查局的線民,定時回報黨內動向。黃國書旋即退出民進黨、退出黨團運作並表態不再連任,以負起(對黨的)責任。
黃國書的責任與罪過真有這麼大嗎?在那個威權的年代,只不過是配合政府的保防工作,就連蔡英文總統自己都說過:「威權年代誰不是選擇服從」,有必要直接葬送政治生涯嗎?況且黃國書也確實為民進黨征戰多年、表現優異,難道無法將功贖罪?回顧新聞脈絡,黃國書去職的關鍵在於「某新系大老」的強烈不滿;外界也有傳言,與黃國書被認為是台中市市長的角逐者有關。況且,此案發生後,民進黨黨內各式流言漫天飛舞,造成黨內人心惶惶。顯然,本案在此時被掀開,並非轉型正義工程的貢獻,反而是黨內政治鬥爭的結果、是有心人士的刻意操作。
三年來回首兩案,大家可以發現,促轉會在民進黨政府治下,儼然已成為選舉中的敵情資訊蒐集庫,甚至淪為黨內發動政爭最好用的工具箱。若促轉會能夠保持真正的超然獨立,又豈會發生此等離譜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