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侯友宜臉書經營大輸柯文哲,論述能力輸給施政能力並非好事

2021-07-06 05:30

? 人氣

儘管民意支持度高,但侯友宜的臉書經營成績卻乏善可陳。(資料照,柯承惠攝)

儘管民意支持度高,但侯友宜的臉書經營成績卻乏善可陳。(資料照,柯承惠攝)

近年來屢屢在六都市長滿意度奪冠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最近5月底又奪得防疫滿意度第一名,但臉書經營的表現顯然不如正負聲量都占據排行榜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儘管兩人施政風格與個人風格截然不同,前者苦幹實幹說話不多,後者喜逞口舌引領潮流。不過在社群臉書上的活動力與施政論述能力,侯友宜長期落居下風,也許侯友宜自許做事比宣傳重要,但未來選戰恐怕暴露文宣能力不足的重大弱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侯友宜官方臉書公開資訊,昨天為止案讚追蹤者約53萬932人,最近10則貼文如下:

根據侯友宜官方臉書公開資訊,昨天為止案讚追蹤者約53萬932人。(作者提供)
根據侯友宜官方臉書公開資訊,4日為止按讚追蹤者約53萬932人。(作者提供)

由上表不難看出,臉書基礎追蹤侯粉僅僅是柯粉的25%,但最近10則單一貼文按讚人數,柯文哲可以屢屢衝上萬甚至到5.5萬人,而侯友宜最終連1萬人門檻都達不到標。

侯友宜必須在網路宣傳上急起直追

客觀事實來看,侯友宜吸引臉書瀏覽的能力,確實輸柯文哲一大截,必須急起直追。姑且不論兩人的個人魅力,從臉書文本來看,侯友宜無須改變自己偽裝文青或阿伯(網友對柯文哲的暱稱),但至少有以下的問題,而且是臉書ABC幼幼班等級的問題。

1.臉書背景圖切合時事:柯文哲臉書粉絲團主頁背景圖標題是「我們一起戰勝疫情」,侯友宜的背景圖「飲水思源莫忘初心」,前者切合當前命題,後者強調長期個人信仰,好壞見仁見智,但疫情壓力下民眾關心的是哪一樣,開門見山,一望便知。且臉書背景圖可以替換,大部分民眾應該不明白水塔對侯友宜有多大意義。

2.難下標缺梗圖:侯友宜的臉書貼文經常開頭就是防疫會議,有些根本就沒有標題,柯文哲臉書有短文開頭動之以情,雖然也沒有明顯的命題,但很討喜的會用第一人稱破題,或是「如果餐廳可以外帶,為什麼夜市不行?」這樣的疑問句破題,也為自己微解封的政策鋪陳,比起平鋪直敘的防疫政策說明,柯文哲算是將自己的TA(Target Audience,目標族群)分成1.市民2.攤販商家3.國人,準確地提出訴求,媒體更容易下標。

20210703-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主持防疫記者會。(北市府提供)
柯文哲的臉書經營頗具成效,幫他拉攏到不少柯粉。(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3.人設混亂,貼文莫名:侯友宜警界鐵漢出身,柯文哲則是急診醫生,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柯文哲的論述地位有先天優勢,侯友宜卻有根深蒂固的鐵漢形象。但臉書不只是同溫層取暖,鐵漢應該做甚麼事?應該為民眾說甚麼話?當指揮中心明顯不得民心,鐵漢就應該站出來說真話,周5貼文出現警犬隊暫停出任務,明顯的就是單純裝可愛,不僅與侯友宜人設格格不入,也與時事無關,僅有30人分享,凸顯操作的失敗。

4.無法迅速反應當天新聞議題:柯文哲的寧夏夜市微解封、環南市場篩檢、北農風波、議員指控副市長涉及疫苗撥發,都能在幾小時內迅速回應,不僅是柯文哲團隊危機處理能力,也是柯粉專臉書團隊反應迅速。侯友宜表現中規中矩,但缺乏議題回應能力,讓一般中立選民食之無味,久而久之將拖累形象。

5.寫作基調混亂,筆出多門:6月18日侯貼出自己19歲到萬華的往事回憶,整篇都在回憶自己就讀警官學校時對萬華美食的印象,最後以19歲與萬華結下不解之緣做終,原本是可以在萬華被汙名化的同時,激起民眾同仇敵慨,停止口水一起抗疫,卻浪費一篇「我與萬華人站在一起」的好題材,整篇充滿過客姿態的無病呻吟,只有美食,沒有臉譜,只有地名,缺乏土地關懷,更缺乏同理心難激起共鳴,不僅缺乏論述能力,寫作能力連大一新生的水準都不如,猶如中學生日記,堪稱失敗中的失敗。

反之,6月10日貼文寫道侯友宜在三峽火葬場遇到確診死者家屬,不僅有畫面、有故事、有對白,有心情論述,觸及的是所有社會的共同情緒,堪稱充滿人味的佳作,但綜觀侯友宜的臉書,這樣的佳作太少,刻劃太少,

6.欠缺直播溝通的雙向互動:柯文哲經常透過直播論述政策與看法,也因為他經常暴走,表情逗趣或眼歪嘴斜,從傳統文宣角度是不受控的表演者。但也許這些不受控與胡亂發梗,本身就是一種設計。侯友宜偶爾的防疫會議影像,過於官方缺乏彈性,應該嘗試不同的角度與場景,找出侯友宜最適合且最舒服的一種表達方式,畢竟臉書不是市政會議也不是警察勤前教育,要懂得用更庶民的方式與民眾互動。

必須不斷嘗試並開發新的受眾

簡而言之,侯友宜必須理性的檢討,從留言分析自己臉書的積極留言追蹤者與分享者,不斷嘗試並開發新的受眾,從外在輿情分析與政策對應,透過縝密的討論與評估,拿出對案後,簡化成淺顯易懂的庶民語言與生動標題,替自己想要推動的政策或防疫建議甚至能喚起民眾迴響的心裡話,透過臉書化為民眾耳邊的故事語言,透過一次次貼文拋出風向球,與民意不斷互動。

這並非將侯友宜網紅化,而是增強侯友宜這個品牌的形象深度,臉書關注程度也許無法換成選票,但卻是年輕族群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一個不會說故事的人,是無法成為好的政策領航者,沒有辦法說好故事,有再好的願景也無法感動群眾。

*作者為前媒體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