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生觀點:人間佛教與世界和平─昭慧法師榮獲日本庭野和平獎

2021-06-05 05:40

? 人氣

昭慧法師同樣是印順導師的門下,再度獲得庭野和平獎。(慈濟基金會提供)

昭慧法師同樣是印順導師的門下,再度獲得庭野和平獎。(慈濟基金會提供)

佛教對世間的苦難究竟能做什麼?這是一百年前胡適先生發出的疑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太虛大師回答這個問題,提出「人生佛教」,打破中國文化傳統的印象「進於儒,退於道,止於佛。」死亡,才找佛教。

因此從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到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到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無不力行將佛法引入世間,導入生活,致力於現實世間的改善,於淑世利他之際,提升淨化自我心靈。

證嚴法師於2007年得到日本庭野和平獎---被稱為宗教界的諾貝爾獎。並於2011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Time)百大影響人物,其所體現正是佛教對世間的貢獻與改善;百年後,呼應了胡適先生的提問,其付出得到世界的關注與肯定。美國知名漢學家加州大學的趙文詞教授(Richard Madsen)把現今台灣的佛教文化稱之為「佛教的文藝復興」。

如今,昭慧法師同樣是印順導師的門下(證嚴法師為其弟子,昭慧法師為其學生)再度獲得庭野和平獎,這是台灣佛教界的光榮。昭慧法師近年大力投入社會正義,性別平權,體現佛教的平等觀,其貢獻於台灣可能未被充分理解,但得到世界的肯定。

昭慧法師獲得庭野和平獎之獎狀。(慈濟基金會提供)
昭慧法師獲得庭野和平獎之獎狀。(慈濟基金會提供)

印度佛教在兩千六百年前發軔,佛陀雲遊印度各地,倡議理性的認知,將逐漸式微的婆羅門之神秘主義轉為理性的道德實踐,以八正道,四無量心,獲得最終的覺悟。

佛陀的角色如蘇格拉底將希臘從神話中救贖出來,走向理性認知;亦如孔子將「祭祀天」轉為「天道」,都是德國存在主義大師卡爾亞斯培眼中,同處人類邁向理性文明的軸心時代。

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紀的滅亡,必須歸因於佛教的中、後期,過度強調抽象思維與自我心性修煉,缺乏建立世間普遍性的「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重視僧侶管理,不重視居士的生活體系,如韋伯(Max Webber)所言是佛教在印度滅亡的關鍵。

佛教在中國流傳一千九百年,在明清逐漸式微,其原因一樣是過度強調寺廟的僧侶修行,把世間的知識體系讓給儒家,儒家是進仕與經商之道。佛教缺乏建立世間的價值體系與知識體系,導致佛教走入衰亡。

聖嚴法師的「本來面目」紀錄片中所表述,其早年出家之際,亦看到當年佛教僧團的衰敗。

台灣人間佛教在理論的建構上,印順導師完備其思想。在實踐面,從佛光、法鼓、中台、以及中佛會,乃至在一百二十四個國家地區開展慈善工作的慈濟,無不以人間佛教為依止。昭慧法師對於社會正義、性別平權、動物平權等世界先進議題積極的投入,正是體現佛教在入間的淑世理想。此次庭野和平獎頒予昭慧法師,是再一次肯定了佛教普世化與世間化的趨向。

佛教相信眾生「平等」,佛教也相信免於慾望綑綁才是真「自由」,通過「慈悲利他」以邁向覺悟的思維,對於當今的人類文明的「過度物質化」,「過度自我中心」,因而導致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對抗與失衡」。如今人類世界疫情持續蔓延,大國對抗激增,佛教將慈悲與平等觀導向人間的努力,在逐漸被世人知曉之際,或對當今世界之失序,提供一條省思之道。

*作者為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特聘學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