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兩岸關係為實踐「東海和平倡議」實例

2014-08-06 15:12

? 人氣

總統馬英九6日上午再度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資料照片,林韶安攝)

總統馬英九6日上午再度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資料照片,林韶安攝)

馬英九總統6日上午表示,「東海和平倡議」不是萬靈丹,但至少可以緩和爭議、爭取時間,解決更複雜的主權問題。他並將兩岸關係與台日、台菲並列為實踐「東海和平倡議」精神的實例,認為兩岸關係雖不是國際關係,但都涉及主權和「主權的權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6日上午接見出席「東海和平論壇」的學者,再一次說明「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與實踐,特別將兩岸關係與台日及台菲關係並列,做為實踐東海和平倡議的3個「實例」。

在這3個實例中,馬英九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因此與台日和台菲關係都不一樣;但涉及的爭端解決,卻不分國際和非國際關係,「就像在聯合國的用語裡,侵略(aggresion)不限於是國際的」。

馬英九說,兩岸在主權上有很多歧見,因此提出「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主張,可以把目前無法解決的主權爭議暫時擱置,先找出雙方可以共同努力的領域,兩岸繁榮也可以增加。

但馬英九也說,「東海和平倡議」所提的是暫時措施,不是永久性解決,因為主權問題很難一次解決,透過先解決資源問題,把問題變小,再設法緩和或解決主權爭議。

馬英九說,「東海和平倡議」不是萬靈丹,但是可以緩和爭議、爭取時間,處理更複雜的問題,在暫時解決的階段可以維持繁榮,對大家是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為了讓外界更理解「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馬英九特別說明,解決相關爭議的基本目標是和平與繁榮;從實際情況來看,兩岸和解促成更大的繁榮,使兩岸互動更多,又回過頭促成和解得到更多支持,兩岸爭執機會也因此變少。馬英九說,當爭端和對立衝突減少,雙方互信開始增加,互信延伸到國際事務,使原本相互衝突的兩岸關係和對外關係慢慢轉換成良性循環,因此使得台灣的國際空間變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