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柯市府的逆轉勝美學

2017-08-23 18:30

? 人氣

開幕式的科技歌舞表演,流程順暢。(郭晉瑋攝)

開幕式的科技歌舞表演,流程順暢。(郭晉瑋攝)

先跳到結論:世大運做為一個巨大事件(mega event),它有漫長的流程、多樣的面向;北市府主辦方卻經常出現需要「逆轉勝」、「神救援」的景況,團隊指揮失靈、協調不足時,便暴露於需要急診處理的情形。雖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但畢竟這是一個準備經年且舉世矚目的巨大事件,總給人「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的感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可能唯一能主辦的巨大事件

首先,世大運做為一四○個國家、地區,上萬名運動員、教練、隨行人員參與,二十二項競賽項目的運動賽事,絕對可以稱作一個巨大事件;甚至有許多人推測它是台灣在當前特殊國際地位下,所可能主辦的最高層級大型國際運動賽事。除了準備期程長久、花費龐大、參與人員眾多、媒體動員力強的基本特徵之外,它還有涉入城市整體及長期發展,這些其他類型事件難以比擬的強大影響力。

然而,這樣需要長期良好籌備的巨大事件,在當今柯文哲市長領導下的台北市府,卻經常出現需要處理「逆轉勝」的情境,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其中一個著名的案例是世大運宣傳期中,遊行嘉年華招致批評的靈車美學事件。在這個一千多輛花車組成的巨大隊伍中,出現許多裝飾風格類似送葬靈車,因為不合宜風格招致批評,根據現場目擊者表示,不只是事後媒體嘲諷揶揄,而是在當時就已令遊行參與者感到十分沮喪。

雖說市府後來以用意是在擴大民間參與,而且來參與的社區、宮廟都是沒有經費補助的志願者做為說詞,但這個事件帶來深度的違和感,卻很難由這種解說加以抹除。

靈車美學事件發生在世大運開幕前一周,接著世大運許多場館整理完畢逐漸開放,台北市民們看到五彩風格的宣傳宮燈旗上架,街頭也多了許多具有一致設計風格的臨時城市傢俱。這些裝扮沖淡了先前的違和感,但也可給人另一種反省:為何同一個市府會有風格差異如此巨大的表現?不同處室負責,就可以產生這麼大的落差?世大運這個巨大事件的風格塑造,不是該由一位專責的藝術總監負責?市府之中的領導協調機制是否失效?

宣傳表現前後落差巨大

這種表現不一,甚至落差巨大的現象,也出現於世大運的形象廣告中:猶記得去年市府推出一部以熊讚為主角並摻揉機械舞的世大運宣傳短片。這部影片首先是被踢爆創意抄襲日本當紅樂團,而且音樂、攝影都顯得粗糙。後來傳出解釋影片是以十萬元以下的製作預算發出,但最終以道歉下架告終。

相對的,在世大運開幕前數周釋出的宣傳短片,其節奏掌握、拍攝精緻程度,甚至創意發想(我個人特別欣賞將運動與日常生活動作相結合的一部),又引發廣大的正面回響。

更加令人矚目的是,以游泳、籃球、棒球、足球、田賽、徑賽六種運動場地特徵為主題,包覆台北捷運車廂的宣傳方式;它所引起的驚豔感,甚至引發了不少國際報導,包括《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都發出感嘆:台北花費龐大人力、物主辦上等層次的巨大事件,卻不能使用自己意願名稱的評論報導,使用的插圖照片,也是一位伏臥車廂游泳池欣喜接受拍照的小女孩。對比之前遭受吐槽的機械舞熊讚影片,其表現中的落差程度,真令人懷疑這是不是同一個團隊的作為。

得分,點聖火與煙火秀

尋求逆轉勝似乎是柯市府的宿命,尤其是在涉及文化藝術面向。比如去年元宵節的福祿猴事件,設計發表時遭致的負評是如此強大,以致於設計師在正式發表時內容急轉彎,以自嘲甚至謔仿柯市長形象的喜劇模式尋求諒解。

到了世大運正式開幕,這樣的狀況也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因為區區數百位陳抗者的鬧場,卻產生了罕見的運動員及代表團未隨旗幟進場,只有舉旗手與大型地面螢幕進行各國國旗秀的尷尬場面。多虧了儀典流程掌控指揮急中生智,在數十分鐘的空蕩壓抑之後,臨時改編為全體運動員以無國界世界隊伍的方式入場。雖然這是把閉幕儀式慣用模式,臨時移到開幕來使用的倒裝手法,但由現場觀眾與運動員熱烈互動的程度來看,這樣的變通後來被網友譽為「逆轉勝」不是沒有道理。

入場之後的科技歌舞表演,以三段場面帶出原住民、民間文化、科技現代性,流程順暢,甚至有許多精彩段落,呈顯台灣的歷史、族群與自我期許敘事,在不依賴任何外國明星的狀況下,可說是順利達成任務。

點聖火的橋段與其後的煙火秀也相當成功,而如果說豪華朗機工(藝術家陳志建、林昆穎、張耿豪及張耿華組成的創作團隊)的機械動力聖火台,與藝術家游文富的大型竹編裝置嫁接在一起略顯勉強,民間文化的人物扮像也有樣板化、丑角化的傾向,但這些的確也只是瑕不掩瑜的細節。

未來考驗,建築整頓與會後經營

可嘆的是,能製作出如此表演水準的北市團隊,因為維安疏失,而使開幕也落入必須尋求逆轉勝的境地。

世大運會過去,留下許多場館,現已有參與建築師表示,因為趕工,建築細節無法要求完善。建築整頓與會後經營,看來又是柯市府要面對的另一場逆轉勝問題。(本文作者為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