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核電,to be or not to be」之外,還能怎麼討論能源問題?

2017-08-20 06:10

? 人氣

作者認為,擁核與反核太過簡單化約對於能源政策的討論。如何建立更穩定彈性的電網、節約能源、漸少對環境的傷害才是重點。圖為核四發電廠。(Masteh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作者認為,擁核與反核太過簡單化約對於能源政策的討論。如何建立更穩定彈性的電網、節約能源、漸少對環境的傷害才是重點。圖為核四發電廠。(Masteh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前兩天的全台大跳電,不但讓2千3百萬人都震驚了,也讓電力與核電議題又成為熱門討論話題。我們真的缺電嗎?是不是要重啟核電了呢?這是從上次限電到這次跳電,大家心中縈繞的疑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電網撐不住突然跳電的島嶼

如果以上次限電的原因:電塔倒塌,和這次跳電的原因:機組失靈,問題不是發電與發電量(原因接下來會解釋),而是在於電力系統與輸配電的模式。

這其實暴露了兩個面向,首先是台電數年來備載容量近年來一直低於法定的15%[1]。備載容量低對於發電機組來講相當負擔,也藏有高風險。但備載容量也不是越高越好,台電高層表示,815大停電這次大潭電廠是瞬間停機,無論當下備轉容量有多高,都沒有任何電廠能即時彌補電力缺口[2]。甚至,就算當下決定重啟核四,也無法快速、即時填補這個缺口。

另一個事實是,台灣集中式電網的穩定度其實相當脆弱。由於集中式電網風顯過度集中,只要一個管線出問題,就可能影響甚廣。提升電網的強韌度、降低風險才能提供穩定電力輸送。不管是降低輸電過程的消耗,或是為了發展綠能發電,電網的重新規劃與建設都非常重要,例如歐盟的智慧電網就是一例[3]。

20170816-中油董事長陳金德16日針對大潭電廠供氣暫停導致停電事件,召開記者會說明,並率高階主管致歉。(顏麟宇攝)
作者指出,815全台大停電顯示台灣目前備載容量低對於發電機組來講相當負擔,也藏有高風險。另外,集中式電網的穩定度其實相當脆弱。(資料照,顏麟宇攝)

系統問題與人為疏失?

815的下午,一次跳掉了一整個發電廠的6座機組,原來只是「單純」的人為疏失(?)關掉氣閥。「中油公司指出,根據初步調查結果,儀表設備商巨路公司更換兩顆控制器電源供應器,事前未將自動模式轉換成手動,導致電腦自動控制系統發出異常訊號,電動閥自動關閉。」[4]這種讓人滿臉問號的事情,居然就發生了,莫怪乎一堆陰謀論滿天飛,覺得是台電故意出包讓蔡政府好看。

但是,台電員工的應變能力與維修能力仍是非常值得肯定,跳掉的6個機組在短時間內快速維修完畢,專業度和責任感都令人敬佩。但這麼誇張的疏失,除了經濟部長李世光就先負政治責任下台(但他下台之後呢?),台電和中油會採取什麼改革呢?

20170815-經濟部部長李世光等說明「停電事件」。(陳明仁攝)
經濟部部長李世光為815全台大停電負政治責任下台。(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電和中油兩家國營事業高層人事的任命方式還是幾十年不變,即便民進黨上任之後將董座換成自己人,但要真正能夠啟動組織改革與轉型並非易事[5]。就算不討論這樣會被視為是陰謀論的說法,如果不同時改革台電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不管未來《電業法》再怎麼修,之後仍然有可能繼續出狀況。

只看得見核能,看不見能源

台灣在討論能源議題上時,有一個大家都避不開的緊箍咒就是:「核電」。擁核反核的爭吵,經常造成整體能源政策的討論被壓縮成「要不要重啟核四」,彷彿台灣整個能源政策的優劣關鍵就是要不要打開那座核電廠。

幸災樂禍的擁核人,和「用愛發電」的反核人,某種程度上太過於簡單化約我們對於能源政策的討論。口水戰往往掩蓋了問題的核心,如何建立更穩定彈性的電網、節約能源、漸少對環境的傷害才是重點。除了思考發電外,怎樣降低環境對於能源的索求、訂出合理的收費標準,才是比較理想的解決方向。能源轉型之路漫長,如何跳脫「核電 to be or not to be」的盲點,才有進步的可能。

[1] 漫談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

[2] 「備轉容量率超過15%還是會停電」,台電高層點出關鍵

[3] 你真的懂電力嗎?從大停電看大眾與專業人士對電力認知的落差

[4] 815大停電 中油:自動模式沒有切換

[5] 觀點:台灣停電曝露國營事業內部「黑暗面」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臉書粉絲專頁,以關注社會議題表象下的內涵為主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