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共享單車ofo到美國的Uber,共享經濟在疫情之下是危機或轉機?

2020-07-18 06:50

? 人氣

然而與此同時,不適應中國模式的美國市場,卻颳起了共享電動滑板車的旋風,2017年9月共享電動滑板車新創「Bird」率先在加州聖莫尼卡(Santa Monica)投放。這種同樣沒有座樁,只要掃描QR code就可以租借,還能規避配戴安全帽及共享單車專營權等相關地方政府的規定,更為符合美國現代市井微行(Micro-Mobility)的外出習慣。在爆紅後,隨即推廣至100多個城市,短短4個月間就達到20億美元估值,成為獨角獸企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這股熱況,也讓原先專注於無座樁共享單車的美企「Lime」,於2018年5月正式入局共享電動滑板車市場,更將此模式推廣至海外,積極布局海外5個重要城市。

此外,除了共享電動滑板車,「共享電助力單車」也在美國受到青睞。2017年9月美企推出了第一台「Jump」,而後Lime也加入電單車的行列。對美國人來說,單車較難與代步工具連結,相反地,它比較像是兒童的玩具或健身器材;另外,美國人口密度較中國要低許多,生活設施間的距離相對較遠,傳統共享單車很難符合方便的要求。因此,美國本土就發展出共享電助力單車,它並非完全透過電力驅動,騎乘者必須先自己用力踩動踏板電機才會同時對車輛提供助力,不僅可以滿足美國人順便運動健身的需求,還可以減輕長距離移動帶來的體力負荷;再加上電助力單車的最高時速並不會造成交通的隱患,各地方政府容易接受,且在高昂人力成本的美國,營運電助力單車也比較符合廠商的成本效益。就這樣在中國大風行的共享單車,到美國適應本土習性之後,成了電動滑板車與電助力單車的天下。

JUMP與Lime的比較(圖/ FINDIT)
JUMP與Lime的比較(圖/ FINDIT)

Uber、Lyft巨頭的加入

Uber作為全球超大規模的共享交通始祖,看準電動單車具有重塑城市移動方式的潛力,也在2018年4月以2億美元收購共享單車Jump,成為Uber全資的子公司;接著,又於該年7月與Alphabet子公司Google Ventures共同投資共享單車新創Lime,並以策略夥伴的方式與之合作。現在,消費者不僅能透過Uber的App叫車,還能透過App預定電動單車,提供給受交通壅塞苦惱的用戶,簡便、低碳的替代方案。

不僅如此,這股風潮甚至席捲至歐洲,歐洲市場對於Jump電動單車及滑板車的採用,已超越美國,Uber領導高層決議,未來將加倍投資歐洲市場的電動單車及電動滑板車,如Voi和Tier這樣的在地公司。有趣的是,Uber還打算將自駕車的技術應用到電動單車上,2019年初他們成立了一個新的「Micromobility Robotics」團隊,目的在於以自動駕駛技術,讓電動車和滑板車在沒電的時候能透過自動駕駛回到充電點,或是在需要時,自動前往下一個用戶所在地或其他利用率更高的地方。而如何讓這些輕便的交通工具適應複雜的人行道路,確實是一大創新的挑戰與難題,但我們不難看出Uber決心發展共享電動單車的決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