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大學生,政治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內熱門話題之一。但仔細觀察過後會發現,每個參與討論的大學生都「看似」擁有相同的政治立場。以2020總統大選為例,當時大學校園內一面倒地責罵和嘲笑某位候選人,把他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話,有時甚至會揶揄他的行為或是口號。此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位候選人真的很差勁?本身的政治立場?還是為了迎合大眾、參與討論所「選擇」的立場?
我想以上的因素都有可能是造成大學校園內政治立場一面倒的原因,但究為了融入群體的想法來看,可以點出台灣年輕人對於政治選擇所面臨的種種問題。2020總統大選對於剛滿20歲的首投族來說感觸特別深刻。在這之前,身邊大多數的同儕對於政治是非常冷感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
同溫層形成 意見少數難以表達自身立場
就我的經驗而言,我從小被教育政治是黑暗的,甚至有老師勸導我們不要碰觸政治。久而久之這樣的想法深植在我的觀念之中。導致不曾接觸政治消息的我們對政治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無知的。因此到了投票年齡,握有投票權的我們很自然地會去吸取同儕的意見和想法。另外,當我們想去理解政治現況時,最有效率且最方便取得消息的方式是從電視、網路等媒體的報導著手,但當各家電視台、新聞台皆有既定的立場時,有失中立的報導對於剛接觸政治的閱聽者究竟是有效的資源還是誤導的工具?沒有正確的管道來了解政治,在不熟悉政治背景的情況下,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被同儕間或是網路上等的評論取代。一股反對某位政治人物或是某項說法和政策的思潮,就此順著網路上、校園內頻繁的宣傳而形成大學生一面倒的政治立場。當身邊同儕秉持自己的政治思想,並且不斷渲染到周邊的人,強烈的「同溫層」就此形成。
這時持有不同看法和立場的同學會因為擔心自己是公眾中的少數意見而選擇不表達自己的看法,造就了「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的現象。大學校園就此複製了社會中強勢意見更加強勢,相對弱勢的聲量則越弱勢的現象。那些處於弱勢聲量的群體甚至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被投以異樣眼光,而選擇沈默不表態,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還得違背自己的立場而順從強勢的一方。
大學生立場選擇干擾多 需保持理性思維
根據《公民投票法》即《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台灣人民18歲即有公投權,20歲具有選舉權。也就是說在大學校園中將近3/4以上的人具有參政權。以2020總統大選為例,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據當中,20-23歲的年輕人就握有118萬票。但當大學生在立場的選擇上有如此多的變因和干擾時,這樣的數據真的具有可信度嗎?
大學就像社會的縮影,當我們從大學校園中窺見了政治立場選擇的變因,是否也象徵著社會中政治和人民互動時的種種外在因素和問題?參與政治是我們的權利,但唯有時刻保持著清楚的意識和理性的思維,我們才能免於淪為政治操控的魁儡。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