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2014年, 歐洲民族自決之年

2014-03-13 14:42

? 人氣

蘇格蘭領導人薩蒙德(左)與加泰隆尼亞領導人馬斯不約而同,都在2014年推動獨立公投。(維基百科)

蘇格蘭領導人薩蒙德(左)與加泰隆尼亞領導人馬斯不約而同,都在2014年推動獨立公投。(維基百科)

他們是一個國家中的少數族裔,集中居住在特定的地區,試圖脫離這個不能善待自己的國家,中央政府當然強烈反對,軍事衝突一觸即發,最後在外國強權的支持之下,他們終於突圍成功,以主權獨立國家之姿站上國際舞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抱歉,這齣歷史劇的劇名不叫《克里米亞》(Crimea),而叫《科索沃》(Kosovo),2008年出品,《克里米亞》其實可以算做它的續集,3月16日的公投是壓軸(但不會是結局),而且今年還有兩部改編之作要上演,分別是9月18日的《蘇格蘭》(Scotland)與11月9日的《加泰隆尼亞》(Catalonia)。

(1999年6月科索沃戰爭落幕之後,北約盟軍負責維和任務。維基百科)

歐洲民族自決 風起雲湧

科索沃位於巴爾幹半島內陸,原本是塞爾維亞領土,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裔佔人口多數,與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裔格格不入。1998年2月衝突爆發,塞爾維亞政府軍與科索沃解放軍(KLA)激戰數月,阿爾巴尼亞裔平民傷亡慘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盟軍出動空軍助陣。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在1999年6月落幕,塞爾維亞灰頭土臉撤軍。

北約維和部隊KFOR進駐,聯合國成立臨時政府UNMIK 接管政務,科索沃從此走上獨立之路。儘管塞爾維亞與其盟邦俄羅斯堅決反對,但是在美國與西歐的全力支持之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獨立,定都普里斯提納(Pristina),至今雖然還無法加入聯合國,但已得到108個國家承認;當然,塞爾維亞與俄羅斯不在其中。

(克里米亞街頭的公投海報,警告選民只能在納粹與俄羅斯之間二選一。美聯社)

克里米亞是科索沃的範本?

時間往後快轉6年,舞台轉移到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當年千方百計阻擋科索沃獨立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如今成為克里米亞民族自決的背書人與捍衛者,俄羅斯媒體則是頻頻打出「科索沃牌」來反制美國與西歐:當年你們可以支持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為什麼今日我們不能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當年你們可以連續轟炸塞爾維亞69天以保護阿爾巴尼亞裔,為什麼今日我們不能出兵克里米亞以保護當地俄羅斯裔?

美國與歐盟的外交官與國際情勢專家,認為俄羅斯這招是混淆視聽、拿蘋果和橘子相比。克里米亞原本就享有高度自治權,居多數的俄裔並沒有被烏克蘭政府迫害,當地的烏克蘭駐軍甚至少得可憐。除了科索沃之外,以歐美觀點來看,2002年5月的東帝汶獨立,2011年7月的南蘇丹獨立,「人道危機」都是關鍵因素與先決條件。

尊重民意與尊重主權的兩難

另一方面,當初北約出兵科索沃,並不是要將它併入另一個國家;但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最終安排,顯然是要讓它回歸「祖國」懷抱,或者至少成為忠實的附庸。2008年8月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的喬治亞,奪佔阿布哈茲(Abkhazia)與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自治區,扶植為兩個「共和國」,如今克里米亞即將步上後塵。

《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明訂「所有民族均擁有自決的權利……自由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各民族有權依照《聯合國憲章》採取合法行動,實現不可讓與的自決權利」,雖然也強調「這不得解釋為授權或鼓勵採取任何行動,去全面或局部地解散或侵犯主權和獨立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統一」,但前提是「這些主權和獨立國家是遵從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決的原則行事」。

儘管檯面上振振有辭,科索沃的案例還是不免讓美國與歐盟尷尬,也充分顯示「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的理念與實踐之間,尤其在敵對強權介入的狀況之下,有千絲萬縷的思辨、考量、算計空間。化解人道危機與尊重國家主權,有時是正當理由,有時卻是牽強藉口。

(蘇格蘭領導人薩蒙德到倫敦宣揚獨立理念。美聯社)

蘇格蘭與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之路

更尷尬的是蘇格蘭與加泰隆尼亞的自決與獨立進程。蘇格蘭9月18日的獨立公投是在英國政府的允許之下進行,但倫敦當局一方面溫情召喚,一方面從經濟財政層面施壓,表明蘇格蘭一旦獨立,不可能透過貨幣同盟(currency union)的方式繼續使用英鎊,蘇格蘭經濟將遭到重創。西班牙政府則是根本否定加泰隆尼亞11月9日公投的合法性(西國至今也拒絕承認科索沃)。

歐盟也頻頻為英、西兩國敲邊鼓,執委會主席巴洛索(Manuel Barroso)強調蘇格蘭與加泰隆尼亞不可能以獨立國家的身分加入歐盟或歐元區,因為這兩個體制的重大決策都是採取共識決,英、西兩國勢必聯手封殺。

蘇格蘭面積78772平方公里,人口約530萬人,首府愛丁堡,18世紀之前一直是獨立王國,有自己的語言(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1707年才與英格蘭王國合組大不列顛王國,2007年以來獨立呼聲再度高漲。近來幾次民調顯示,儘管執政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力倡獨立,但「蘇獨」的支持率始終不超過4成。

(加泰隆尼亞(紅色)與西班牙的關係圖。維基百科)

加泰隆尼亞是燙手山芋

加泰隆尼亞面積不到蘇格蘭一半,但是人口有750萬人,首府巴塞隆納。在歷史上,加泰隆尼亞與伊比利半島諸王國分分合合,18世紀才被西班牙王朝徹底征服。19世紀中期,加泰隆尼亞民族主義與分離主義抬頭,逐步爭取到較大的自治權,但西班牙內戰(1936~1939)之後又被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獨裁政權壓制。佛朗哥死後,加泰隆尼亞再度踏上爭取自治、追求獨立之路。

目前看來,加泰隆尼亞的情勢恐怕會比蘇格蘭更讓歐盟頭痛,民調顯示獨立支持率約略高於5成,執政的「加泰隆尼亞聯盟與匯合黨」(CiU)決心堅定,已經做好「付出高昂經濟政治與社會代價」的準備;但馬德里當局反公投立場同樣相當強硬,日前甚至訓令駐外使館全面發動宣傳戰,說明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密不可分。

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一旦過關,西班牙與歐盟將面臨「尊重民意」與「尊重主權」的艱難抉擇。加泰隆尼亞政府領導人馬斯(Artur Mas)已經宣示,如果今年11月的獨立公投失敗,他會在2016年結束前舉行議會選舉,再接再勵,追求獨立。

(加泰隆尼亞的「國旗」。維基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