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觀點》驚!亞洲矽谷執行中心只做四個月?

2016-11-03 06:30

? 人氣

行政院長林全五月底南下桃園視察亞洲矽谷預定地。(行政院網站)

行政院長林全五月底南下桃園視察亞洲矽谷預定地。(行政院網站)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在10月初與媒體茶敘的時候說,亞洲矽谷執行中心近日就會公開招標,預計10月底決標,11月正式啟動,地點將設在桃園,會採取公開透明方式招標,歡迎各界參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讓我前情摘要一下,在9月初通過的「亞洲∙矽谷推動平臺計畫」,當初就說要設一個執行中心,一開始說是要由工研院來負責,後來又說要公開招標,歡迎各界機關單位企業學校參與投標,工研院當然也在其中)

這個新聞出來之後,好像也沒有什麼後續,而我在10月份的最後一週發現了這個連結。

這是國發會在10月24日上傳的「亞洲∙矽谷推動平臺計畫-計畫執行中心建置」招標計畫,根據規劃,這個案子採取限制性招標,經公開評選或公開徵求,標案採購金額為986.867萬元,標案公告時間為2016年10月24日,截止投標時間是2016年11月7日,開標時間是2016年11月8日。

這份招標計畫書的計畫期程,為自決標日期後的四個月,也就是自2016年11月到2017年3月,根據招標計畫中所寫:「本案執行期間為決標日起4個月,後續將以新招標案賡續推動,本案廠商如非為新案之得標者,應與新廠商辦理交接工作,交接期間為本會簽定新契約次日起1個月內。」

乍看這計畫期間只有四個月,著實有嚇到人。因為,一個被認為這麼重要的國家政策計畫核心的執行中心,得標者居然只有四個月可以做事,這是要怎麼做長期的規劃?

後來細看,我大概可以猜想原因是什麼。因為,沒有預算

國發會對於這個設計中心的規畫是:「2016年先將由國發會公務預算支應,規模約900萬元。明年起,將擴編至30至40人的規模,預算來源將申請科技預算支應,目前規劃每年8,000萬元。」

這或許是在公部門做事的無奈,這樣的作法,或許真的不合常識(因為哪有做四個月就要換人的啦,這績效要怎麼算啦),但世事就是如此,即使是「亞洲∙矽谷」也得如此。(講到這裏,忍不住又要嘆氣,這是一個多困難的環境啊,一個要幫助創新新創的計畫,卻被困在一個不創新也無法新創的框架裏)

而以國發會提出的招標計畫書內容來看,這個執行中心真的必須要做很多事,其中包括:

1.協調推動物聯網技術發展、促進產學研交流

a.促進物聯網技術發展及協調部會示範研發計畫,鏈結中央、地方及國際企業,共同推動物聯網示範計畫之場域實證。

b.促進產學研交流合作,協助推動軟體及跨領域虛擬學院,促進產業由硬體轉往軟體領域發展。

2.強化國際連結,引介國際資源

a.辦理物聯網、創新創業相關國際型交流活動,吸引國際企業來臺,促進臺灣與國際間之合作機會。

b.拜訪歐美、新加坡及日韓等國外先端產業聚落、研究機構及新創產業,以提高國際對臺灣深厚的科技基礎及創新創業能量之瞭解。

3.辦理整體行銷、產業服務及專案管理

a.辦理相關政策說明會、補助說明會,以落實方案、計畫、預算及推動進度等資訊之公開透明,並適時協助對外說明。

b.規劃完善的推動架構與機制,按季掌握執行進度,並協助檢視及參與協調政府計畫、預算之規劃,協調相關預算落實分配至重要計畫。

c.計畫網站架構之初步規劃(不含網站架設)。

之所以有這麼多事要做,是因為這個執行中心不單單只是一個「辦公室」,而是真的必須要能夠產生能量的單位。

國發會在招標計畫開宗明義就提到:「本案主要係協助機關推動「亞洲·矽谷推動方案」(105-112年),為強化本案推動執行,本會辦理「亞洲∙矽谷推動平臺計畫-計畫執行中心建置」,期持續強化國際鏈結,打造臺灣成為先進物聯網應用的研發中心與試驗場域。」

既然如此,我其實很好奇,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單位去參與這次投標?又該是什麼樣的單位,值得被託負這麼重要的責任?(雖然一開始只有四個月,但做得好,就有下一個四年啊)

今年6月TWicic懂灣灣寫了一篇有關於亞洲矽谷的文章(是的,那時還是亞洲矽谷,還不是亞洲.矽谷)。

有位網友留言分享了他的看法,他用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台灣的亞洲矽谷計畫。他說:

「臺灣怎麼發展亞洲矽谷呢?北京,全球最大的幾個互聯網公司紮堆,最多的互聯網人才聚集,從百度騰訊阿裡360出來的這些人才,都是運營過以億為單位使用者群。一億使用者需要怎麼樣的技術架構,服務架構,運營架構。臺灣人口才2300萬。做過幾百萬使用者產品的人很少很少吧。還有資金,全球風險投資紮堆北京。深圳,全球最大的智慧硬體製造基地。你要做個物聯網,或硬體產品,不出城就可以找到零件配套。不出城,一大堆面向全國的大批發商,管道商到處找,等著好產品。那麼,臺灣怎麼取代北京,深圳成為亞洲矽谷呢?」

「我的意思是,大陸把創業這件事做成了生態鏈條。互聯網公司大量人才,創業者,天使投資季候,風險投資機構,幫創業者找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的機構。產品宣傳公司,產品管道推廣公司。如果說要找亞洲矽谷,非北京,深圳莫屬。」

這是一種觀點,切入的是「誰能成為亞洲矽谷」這件事。

說實在的,想成為「矽谷」的地方,還真的不少。前不久我們談很多的阿里巴巴/阿里雲大本營杭州,顯然是近來最火的「中國矽谷」候選人。

江南風味的雲棲小鎮搖身成為中國雲基地。(百度百科)
江南風味的雲棲小鎮搖身成為中國雲基地。(百度百科)

我注意到一篇「杭州已成『中國矽谷』」的報導,認真看到最後,結果來了這一段:「雲璽中心戶型設計為430平方米整層辦公,擁有一戶兩梯、全無柱空間、近23米大面寬等設計,企業可以根據所需自主劃分組合空間。同時,3.5米標準層高,360度全景視野,保證辦公區域的通風與採光」。(原來「XX矽谷」用來賣房子是不分國家地區的業界共識啊,筆記筆記)

但另一篇來自端傳媒的報導〈杭州:一個被阿里巴巴重塑的城市〉,則是紮實的貼近於我對杭州的觀察。

這篇2015年11月的報導中提到了幾個重點:

「杭州的互聯網產業已經自成一體,包括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多個電子商務領域。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網站都聚集在此,而大量的創業公司也選址杭州。」

「杭州的浙江大學自然成了阿里的人才庫之一,人們也常常將兩者的關係比喻為史丹福和矽谷。」,「圍繞阿里巴巴及其帶動的整個互聯網產業,也吸引了全國大量人才落戶與此。阿里聚攏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杭州讓這些人留下來繼續發展。」

「杭州和阿里是互相成全,互聯網公司聚集在此,這裏的投資人嗅覺也更靈敏。互聯網的人才、圈子、產業都在這裏,而且杭州政府在互聯網行業上的政策、土地、稅收扶持。」

讓我注意到杭州的,其實不只是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而是幾乎是由阿里一手打造的雲棲小鎮。如果說,出身杭州的阿里,帶動了杭州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是無心插柳的結果,那麼,雲棲小鎮的出現,卻是阿里與身處實體世界的政府體系完美整合的結果。

事實上,如果有機會細讀雲棲小鎮的源起與發展架構,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大名企業」在絕對是關鍵,而阿里,無疑就是成就雲栖小鎮的關鍵,沒有阿里,當初杭州市政府提出的「西湖區政府下發《關於促進杭州雲計算產業園發展的政策扶持意見(試行)》,加快建設第一個市級雲計算產業園——杭州雲計算產業園」,也不過就是一紙計畫。

根據報導:「到2016年6月底,雲棲小鎮已引進各類企業408家,其中涉雲企業301家,阿里雲、富士康、英特爾都是小鎮的「居民」。產業覆蓋雲計算、大數據、App開發、遊戲、網際網路金融、移動網際網路、數據挖掘、智能硬體等各個領域,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雲計算產業生態。」

江南風味的雲棲小鎮搖身成為中國雲基地。
江南風味的雲棲小鎮搖身成為中國雲基地。

是的,除了阿里,雲棲小鎮的另一個大咖,是鴻海富士康

根據大陸媒體在2015年3月的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親訪杭州,宣佈富士康集團與杭州市政府、阿里巴巴共同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以虛擬和傳統相結合、軟體和硬體相搭配的方式,在雲棲小鎮的打造、跨境電商『走出去』、幫助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當時大陸媒體的報導還包括了:

「杭州以政府層面與企業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始於2013年的阿裡巴巴。而這次杭州與富士康的牽手,阿裡巴巴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除了與淘寶店主合作之外,首當其衝的便是依託阿里巴巴雲公司打造的雲棲小鎮。根據雙方的合作協定,富士康將入駐雲棲小鎮,加快雲棲小鎮的『全國雲計算產業中心』建設。杭州市政府將全力支持富士康與杭州企業緊密合作,並將為項目建設提供空間、政策、人才等全方位服務和保障。郭台銘表示,雙方將在雲棲小鎮內打造虛實結合、軟硬融合的高科技創新研發基地。

此外,與阿裡巴巴有著密切關係的『兩區』創建也被列為合作的重點:杭州將依託富士康的國際化行銷管道、富士康將依託杭州機制優勢,雙方共同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建設工作,幫助杭州跨境電商『走出去』,並適時在杭州共建富士康跨境電子商務基地。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正如龔正書記所期許,通過戰略合作,把杭州打造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樂土,共同搶佔資訊經濟和智慧應用的制高點。」

在今年9月宣佈亞洲·矽谷計畫時,我與朋友聊起「亞洲∙矽谷推動平臺計畫執行中心」這件事。

如果,最後出線的是工研院/資策會或者是任何一家大學,我們一點都不會意外,但如果,最後決標出線的是鴻海呢?

世間的如果,永遠值得想像期待。

*作者群為科技評論人,原刊微信公眾號:TWicic灣灣  / FB:TWicic,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