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另一種撕裂─觀光產業上街頭的「意外傷害」

2016-09-13 08:10

? 人氣

因此,政府是該考量有更積極的政策協助從業人員,政策說要積極增加東南亞觀光客,當然可以去作,但坦白說,兩年內要找來能替代少掉的上百萬陸客,是絕無可能;觀光局宣揚的韓國來台觀光客「大增6成」誠然是提振民心士氣,但韓國去年來台觀光客數量不到4萬人,加倍成長還是連補陸客減少的零頭都不夠。而政策提出的300億元低利融資,協助業者度難關,也不實際─融資只能救急不能救窮,客源沒了,多借錢也終究要還,而且未來可能死得更難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陸客減半趨勢不變,最終,業者的倒閉與失業的增加,大概再難避免,政府該有準備,雖然加緊開發其它國家觀光客可有小補,但不可能填補陸客減少的缺額,如何輔導員工轉業將是該最優先考量的事。而業者也該認清事實,民進黨不會為了重新擁抱陸客而承認九二共識,陸客減少難回流,該早點調整體質、更換經營模式。

至於那些指責觀光業者上街者,就行行好免了吧,還是把投資觀光產業的資本家、「一條龍」的獲利者,跟那些從業人員分開看吧。投資者原本要承擔風險,過去幾年陸客每年兩位數成長時,當然賺到錢,現在政策改變讓陸客大減,就承擔風險吧,政府也不必過於援救。但員工則永遠領那個死薪水─而且還不是太高的薪資,現在工作可能不保,就別在傷口撒鹽,讓台灣社會再次撕裂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