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餌無處不在 釣愚均衡:《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選摘(1)

2016-07-24 05:40

? 人氣

因此,我們對一般經濟學做了一點調整,亦即注意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與被操縱的口味兩者有所不同。儘管只是小小的調整,對生活卻有重大影響。經濟學家米爾頓與羅絲‧傅利曼(Milton and Rose Friedman)鼓吹選擇的自由,認為這是良善的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但自由選擇就像一把雙刃劍,也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性的弱點

心理學不只探討人為什麼會做出一些糟糕的決定,也描述正常心靈的運作。已有不少心理學家發現,人類自以為有些決定是根據自己想要的而做的,其實不然。讓我們回到20世紀中葉,那個年代的心理學大抵基於佛洛依德的理論,特別強調潛意識在做決定時擔負的角色。這樣的結論已有許多實驗做為證明,記者凡斯‧帕克德(Vance Packard)以「隱形說客」(Hidden Persuaders)來描述行銷人員和廣告商──「隱形說客」正是他在1957年出版的書名──的確,行銷人員和廣告商會利用我們的潛意識來操縱我們。筆者兩人都還記得五十幾年前,推出蛋糕預拌粉的廠商為了吸引家庭主婦,總是強調要在預拌粉加一顆雞蛋,其實根本就沒有必要這麼做。又如,保險公司為了迎合顧客想要永生不死的欲望,於是在廣告中的家庭照加入已過世的父親。

因為壓力而導致的心理問題常被汙名化與貼標籤,讓男人更不敢開口尋求協助。(圖/youtube)
已有不少心理學家發現,人類自以為有些決定是根據自己想要的而做的,其實不然。(圖/youtube)

對行銷鑽研很深的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也在《影響力》(Influence)一書中列舉了許多心理偏差的實例。他列出人們容易上鉤的種種原因:因為喜歡互惠;想對自己喜歡的人表示友善;不想挑戰權威;喜歡跟隨別人;不想標新立異;希望自己所做的決定不會帶來內在衝突;厭惡損失……等。根據席爾迪尼,我們的每一種心理偏差,都被推銷員掌握住了。他以自己的弟弟理查為例,描述他是怎麼賺到大學學費:每週,理查都會看地方報紙廣告欄買進兩、三輛車,把車子整理得煥然一新再賣出,他賣車的絕招就是利用世人皆有的「損失嫌惡」(loss aversion)心理。理查不像一般人那樣,跟每個想要買車的人約好時間,分別帶他們看車,而是把想要買車的人故意約在同一時間,由於想買車的人都擔心機會被人搶走,就會急著成交。

訊息傻瓜

另一個重要的釣愚手法,就是利用容易讓人誤解或錯誤的訊息來欺騙。商人通常有兩種方式可以賺錢:第一種是誠實的,以一美元的價格賣給顧客,顧客也認為東西值一美元,雖然生產成本不到一美元;第二種是給顧客錯誤的訊息,或是誘導他們得到錯誤的結論,讓他們覺得花一美元是值得的,但事實上根本不值。

問題是,現實並非總是如此。在金融界要賺大錢,另一種方法是不賣投資人真正想要的商品。還記得魔術師的經典把戲嗎?桌上有三個小罐子,他會把一枚錢幣放在其中一個底下,然後不斷地變換罐子的位置,最後掀開三個罐子,錢幣卻不見了!到底跑到哪裡去了?瞧,這正是魔術師的手法。這種手法也可能出現在複雜的金融世界裡,我們購買的證券就像罐子底下的錢幣,經過複雜的金融操作,魔術師已經偷偷把錢幣拿走,等到罐子全部掀開後,錢已經不見了。

*本文選自《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作者艾克羅夫與席勒,分別為2001年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人耗時5年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巨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提醒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小心別上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