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者請把你的安全帶繫好,未來會很不平靜!」劉奕成談FinTech革命

2016-04-23 08:30

? 人氣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高中時本來是自然組學生,後來因興趣在人文科學轉念社會組,因此常自嘲:「我是自然淘汰,回歸社會。」劉奕成雖然來自金融業,但總能跳脫金融業的框架和思維,從從文化端從需求端看事情。(圖/蔡仁譯攝影)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高中時本來是自然組學生,後來因興趣在人文科學轉念社會組,因此常自嘲:「我是自然淘汰,回歸社會。」劉奕成雖然來自金融業,但總能跳脫金融業的框架和思維,從從文化端從需求端看事情。(圖/蔡仁譯攝影)

金融科技議題是當紅炸子雞,短短一星期竟然有五場以上的相關論壇。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就在Facebook寫道,「這個星期我有五場關於數位金融和FinTech的演講和分享,疲憊已極,但是我還是踱步到書店,因為太多的分享讓我空虛無比,我急需填補,如乾涸的河床望眼雲霓欲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劉奕成這週數次公開演說,內容非常精彩,因此《數位時代》把他最近的演說與近兩個月2次的專訪整理起來,綜合成FinTech小筆記,另附上記者解讀。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高中時本來是自然組學生,後來因興趣在人文科學轉念社會組,因此常自嘲:「我是自然淘汰,回歸社會。」劉奕成雖然來自金融業,但總能跳脫金融業的框架和思維,從從文化端從需求端看事情。(圖/蔡仁譯攝影)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高中時本來是自然組學生,後來因興趣在人文科學轉念社會組,因此常自嘲:「我是自然淘汰,回歸社會。」劉奕成雖然來自金融業,但總能跳脫金融業的框架和思維,從從文化端從需求端看事情。(圖/蔡仁譯攝影)

摘要一:3個最先被金融科技業者攻陷的金融領域

「打不贏就加入他。」金融科技業者在低度法規管制下,沒有條條法規的束縛,專門做傳統金融業者不能的生意。許多跨國金融業者已意識到這點,紛以外部創新尋求解方,如Barclays和Techstars合作推出金融科技加速器。

1. C2C支付

‧進攻者:支付寶與Paypal
‧現有的金融業服務的時間和地理限制太過僵化,最後Paypal攻陷了美國市場,支付寶攻陷了中國市場。

2. 產物保險

‧進攻者:眾安保險
‧國泰金控在中國的傳統產物保險公司,七年累計虧損5億多元人民幣,但馬雲、馬化騰與馬明哲三人聯合創辦的金融科技公司「眾安保險」,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保費收入就有8億元人民幣,獲利近3000萬元人民幣,最後國泰把公司賣給阿里巴巴集團。

3. 銀行貸款

‧進攻者:國美與蘇寧電器
‧中國兩大家電零售連鎖商國美與蘇寧電器,都在做消費者融資,2個月就累積有15億元的人民幣借款。

摘要二:金融革命重心不在技術,而是創新商業模式

創新商業模式動能來自對庶民文化的細微觀察與人文情懷。這些沒有形體沒有定義,政策上很難變成KPI與SOP,從上到下都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不過,文化與情懷的觀察與培養,還是要靠教育改革,否則台灣在金融革命上,還是很難跳出重視「又好又快又便宜」的製造業思維。

1.「文化逆傳遞」現象

年輕人成為其他族群的意見領袖,如iPhone一開始都是年輕族群開始使用,然後年輕人iPhone不用之後才給長輩用,年輕人比上一代更快理解網路文化與環境。網路原住民世代喜歡多工、圖像思考與遊戲性學習等特質,兩代文化徹底不同,因此消費習性也改變。劉奕成以自己的世代為例,小時候聽的是「我的未來不是夢」與「愛拼才會贏」等歌,強調不要思考努力工作,但他的女兒聽的歌是蔡依林的「PLAY我呸」,傳遞的是自我與玩樂。

2. 對社會文化觀察的敏感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