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基督學院梅樹精神校園生根

2024-05-23 16:19

? 人氣

臺北基督學院5/23舉辦「梅樹培育傳承活動」。(圖/台北基督學院)

臺北基督學院5/23舉辦「梅樹培育傳承活動」。(圖/台北基督學院)

這幾天鋒面來襲,「溼答答」天氣,氣象預報下週將進入梅雨季天氣型態。位於關渡山丘的臺北基督學院今(5/23)一早趁雨勢暫歇之際,舉辦「梅樹培育傳承活動」,時值畢業前夕,由董事長黃文鴻、代理校長車龍淵和畢業生與在校生代表、在地福德里里民一起出席,攜手移植分株梅樹苗,和親手種下,有些種植植栽在茉莉思校友會館旁,有些讓學生們帶回去,董事長黃文鴻藉此勉勵學生認真投入各個領域,終久小樹也能成為結實豐碩的大樹,如同校園的梅樹一般堅忍不拔,期待開枝散業,象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傳承基督博雅教育,未來在社會職場善盡力量。
 
當年創辦人賈嘉美牧師認為台灣需要一所以基督教教育為根基的大學院校,經過8年募款,終於民國48年創立基督書院。代理校長車龍淵指出,這次梅樹分植正是紀念創辦人逝世42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緬懷賈嘉美牧師投身基督教高等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與精神,並將部分樹苗栽置於盆栽中,讓大家可以帶回去照顧,同時提醒師生莫忘初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梅」滿連結,參與帶來感動

英文主修的四年級同學史恩亞表示,對於畢業前參加這極具傳承意義的活動感到興奮;從小在家自學的他,是校內少數具有非華人血統的學生,和大家一起將校園轉變為花園,在這片土地上貢獻一份力,生活幾年的校園必成為他第二個家鄉。另一位一年級跨主修的張鎬澄,是剛當選的學生會會長,對於一個大一新鮮人而言,他表示,這個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行動,可說是大大增加對學校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張同學表示,20幾棵梅樹的四季變化是他第一年學院生活中所見的校園景色,他留意到自己可以透過參與和貢獻,成為這裡的一份子,因此期許自己未來能與周圍的人、事、物、景建立美好的關係,主動關懷並進一步引發共鳴,善盡社會公民的責任。不只學院學生對於參與行動很有感觸,基督學院所在地福德里的里長吳穎綸也表示,近幾年來對於基督書院與社區里民保持良好的關係,里民活動會運用學校禮堂盛大舉行,學校餐廳也會提供餐點服務,對於社區而言是一助力,他期待未來與學校在社區服務上能更上一層樓,彼此互惠,這次因為梅樹培育與傳承活動,豐富了這「里」的故事。

淬鍊與恩典結出「梅」好生命

在書院任職30年的圖書館長潘怡娟可以說是跟著校內的梅樹一起成長,這些樹就好像她的孩子一樣。她表示校園中大部分都是果梅,會結果、開白色的花,唯一的一棵觀賞梅,開粉紅色的花,每到花開時候空氣中飄著淡淡幽香,讓人心情愉悅。到了結果季節,同事、同學相邀採果,做脆梅、泡梅子酒幾乎成了全校運動,之後彼此分享成品,餽贈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悅。
 
30年前因著校園綠美化計畫,將原來毀損的高大喬木替換成果樹,改變了學院的四季景緻,更顯生機盎然。在館長的丈夫協助下,培育這批自阿里山移株的樹苗,等待了近10年才開花結果,期間還要抵抗各種天災蟲害,曾經有一年颱風來襲,把成長多年的梅樹拔除,如今回想起來,潘館長仍覺得心痛不捨。她體悟到「生命的淬鍊與傳承都是神的恩典」,從梅果的種子落地生根發芽,每一年日復一日循環著生命的淬鍊與傳承,而每一個梅樹的故事都充滿神的恩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