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紐約時報:馬英九一直興致勃勃 但此行不會有重大突破

2015-11-04 08:46

? 人氣

《紐約時報》對馬習會的報導(取自網路)

《紐約時報》對馬習會的報導(取自網路)

將於7日在新加坡登場的「馬習會」,已經引起國際媒體高度關注,《紐約時報》4日以「首開先例:中國與台灣領導人將會面」(In a First, Leaders of China and Taiwan to Meet)為題,在網站首頁顯著位置發布專題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紐約時報》報導,這是1949年中國共產黨革命成功、中國與台灣分裂以來,雙方領導人第一次會面。近年兩岸關係雖有改善,但是北京當局仍堅持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統一是必然的結果,必要時不惜使用武力。在台灣方面,許多人對中國的企圖深懷戒心。

去年APEC未能會面 馬英九:相當可惜

馬英九總統雖然任期只剩幾個月,但一直對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興致勃勃,去年11月他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特別提到,對於兩岸領導人未能在2014年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上見面,他感到「相當可惜」。

《紐約時報》指出,中國領導人對於會見台灣官員一事相當謹慎,深恐雙方會面形同讓將台灣政府「合法化」。

1945年重慶談判,蔣介石與毛澤東(取自網路)
1945年重慶談判,蔣介石與毛澤東(取自網路)

兩岸政策拖累國民黨與馬英九支持度

馬英九主政8年,兩岸達成多項貿易協定,經貿旅遊欣欣向榮,但是台灣明年1月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馬習會是否有助於國民黨?《紐約時報》認為有待觀察,因為馬英九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作法,正是導致國民黨民調大幅落後、馬英九本人支持度劇降的主要原因。

馬習會有歷史意義 不太可能造成重大突破

《紐約時報》認為,馬習會雖然具有歷史意義,但是不太可能造成重大突破。台灣方面已表明馬英九此行不會簽署任何協議,而且馬英九的第二任期明年5月就要結束,也沒有足夠時間推動兩岸之間的新協議。目前民調領先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一旦勝選,會對中國採取更為小心謹慎的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