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網路之爭白熱化:誰將主導網路的未來?

2024-05-27 18:01

? 人氣

2024年1月17日,北京街頭的政府宣傳標語。(美聯社)

2024年1月17日,北京街頭的政府宣傳標語。(美聯社)

目前存在兩種相互競爭的網路形式。一種是美國的網路,由Meta、Alphabet和蘋果等私營壟斷企業主導,以消費和商業作為核心。另一種是中國的網路,被設計為服務和監控平台,這其中又以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公司佔據了幾乎絕對的市場主導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版本的網路也被稱為「數字絲綢之路」,作為更廣泛的「一帶一路倡議(BRI)」的一部分進行宣傳,在亞洲及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進行推廣。倫敦智庫「Article 19」在其研究報告《中國的數字絲綢之路》(「China's Digital Silk Road」)中指出:「中國正試圖通過技術標準和多邊論壇來影響全球規範」。例如,自2014年以來每年舉辦的世界網路大會。中國的網路模式強調「數位主權」、國家控制,並將重點放在「網路安全、審查和監控」上。

一個起源,兩種模式

這兩種網路版本的背後是兩種不同的世界觀。這也可以從兩國各自如何運作協調網路的方式中看出。艾福特大學(Universität Erfurt)社會學家斯特凡・施馬爾茨(Stefan Schmalz)在其論著《數字資本主義的變體:中美對比》中指出:「美國的大多數監管法規旨在保障企業自由,而在中國,國家安全(以及政治考量)則起著關鍵作用。」  

事實上,這兩種網路版本至今仍然是基於相同的基礎技術(如HTML、TCP/IP等),但在Web 2.0時代它們開始分道揚鑣。自本世紀初起,用戶開始使用由科技巨頭提供的更易操作的應用程式,如Instagram、WhatsApp和Amazon等。而中國則開發了相應的「平行版本」,如WhatsApp在中國就是微信。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這兩個版本代表了兩個相互之間不互通有無的獨立世界。

中國網路發展的特殊路徑

中國最晚從1998年起,就已經開始與由美國公司主導的網路脫鉤。當時,中共建立了防火牆,用來過濾來自國外的、其不願讓本國民眾接收的內容。2010年,由於無法與當局就審查政策達成一致,Google 退出了中國市場。2011年,中國國家網路信息辦公室成立,負責國家網路的監管和線上內容審查。該機構也負責主辦上文提到的世界網路大會。

通過這種方式,中國政府創造了一個擁有14億用戶的封閉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中國本土的數字企業得以發展壯大。

中國發展網路的特殊路徑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成功,這從中國網路巨頭如今能夠與美國企業一較高下便可以看出。比如,唯一一個來自美國以外、但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社交網路平台是中國的抖音(TikTok)。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