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70周年研討會》台大博士生研究受難者最多1512人 家屬:光聽數字就一肚子火

2017-02-25 20:59

? 人氣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林邑軒(左)、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吳駿盛,25日在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推論出死亡人數約在1304至1512人之間。(甘岱民攝)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林邑軒(左)、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吳駿盛,25日在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推論出死亡人數約在1304至1512人之間。(甘岱民攝)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0周年,對於二二八事件當中,究竟有多少人受難、死亡,至今仍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台大社會研究所博士生林邑軒及台大社研所碩士吳駿盛,25日在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推論出死亡人數約在1304至1512人之間;不過這樣的說法,也讓受難者家屬不滿,在場表達憤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吳在論文中寫道,他們注意到,二二八事件中受難者的性別比例懸殊,女性非常少,大多為15至64歲的男性,因此他們嘗試以「性別死亡比例推估法」,重新解讀1947至1951年的人口統計資料。他們假設,如果沒有能造成一些能讓性別死亡人數比例懸殊的事件,那男、女的逐月、逐年的死亡人數比例,應該會維持在一定的穩定範圍內。

依性別推估 計算出1373人

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在二二八事件後的1947年3月至5月,男性逐月死亡人數比例明顯升高,也大幅超過其他年同期。因此他們將這3個月的男性總死亡人數,減去正常死亡推估值計算後所得出的人數,計算出的結果為1373人。

此外,他們也參照二二八事件基金會根據賠償賠償資料表中,有95.4%的受難者的死亡日期為1947年3月到5月,他們認為,這也符合「性別死亡比例」中所觀察到的結論,因此若以此為準,那原先推估的1373人僅為當中的95,4%,加成回去後,修正後的人數為1440人,如果再加上誤差值,所得出人數應在1304人至1512人之間。

不過這樣的數字,受難者家屬與部分學者對此無法接受。就有家屬在場表示,一聽到1304人、1512人這樣的數字就一肚子火,不知道如何表達憤怒,因為很多是自殺結案、病死結案,而在高雄1947年3月6日、光是電文就有說死幾百人,也有很多沒有去申請賠償的。

李筱峰:真正的大屠殺是在3月8號之後

學者李筱峰也說,《南京建設日報》在1947年3月8日採訪張邦傑,張邦傑講說台灣這次不幸事件,民眾死傷3、4000人,假設死了3分之1也1000多人,但真正的大屠殺是在3月8號之後。李筱峰也說,當時的報紙,無論香港的、天津、南京,所有在大陸上的報紙,大部分提說,很不幸的,這些天來台灣死傷上萬人以上,時間是在3月中,他詢問林邑軒,那要怎麼解釋?

20170225-中研院「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李筱峰。(甘岱民攝)
學者李筱峰也說,《南京建設日報》在1947年3月8日採訪張邦傑,張邦傑講說台灣這次不幸事件,民眾死傷3、4000人,假設死了3分之1也1000多人,但真正的大屠殺是在3月8號之後。(甘岱民攝)

鄭梓:要以歷史脈絡為主題 社會科學介入要非常小心

成大歷史系教授鄭梓則回應,他們當然歡迎各種學科,共同跨學科研究這樣一個盤根錯節的重大災難事件,但還是要以歷史脈絡為主題,這才是活的歷史,他認為,社會科學介入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20170225-中研院「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鄭梓。(甘岱民攝)
成大歷史系教授鄭梓則回應,社會科學介入的時候要非常小心。(甘岱民攝)

林邑軒:只針對人口統計的資料研究

對於這些評論,林邑軒回應,受害者及家屬的痛苦他都知道,但這無涉於他在做研究的時候,看到資料的時候採取甚麼主張,林也說,如果造成各位情緒上的不悅,他只能跟大家抱歉。至於針對看過甚麼樣的人、說過哪邊造成怎樣的傷亡,他也必須先澄清,對於那些說法,他無法在這裡交代解答,因為他的研究,只針對人口統計的資料。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劉翠溶則說,雖然這份研究推估出來的結果,是比早期的研究相差很多,但她認為二二八事件的意義,不在於死亡人數的多少,而是這事件在台灣歷史上是很重要的事件。她也認為,如果還能找到更好的原始資料的話,還是能進一步有所修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方炳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