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誥烽:中國尚未決定香港的最終定位,關鍵在於美中關係走向

2023-12-11 15:00

? 人氣

(翻攝中研院社會所官網)

(翻攝中研院社會所官網)

《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很多改變在香港已成爲學術研究的敏感詞。臺灣中央研究院舉辦以香港爲主題的研討會,討論香港金融中心變成遺址等題目。與會學者認爲,臺灣可以作爲研究香港問題的新基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中央研究院週五(12月8日)舉辦「當香港研究走向全球」研討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孔誥烽擔任主旨演講嘉賓,談及中共如何再利用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香港已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等在香港被視爲敏感的話題。

孔誥烽:中資和金融界阻中港脫離美元金融體系

孔誥烽表示,《國安法》生效後,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從近期香港股市和房地產下滑的情況,已充份體現其負面影響。對於香港未來的角色,孔誥烽表示,中國內部有聲音主張脫離美元主導的國際遊戲規則,與俄、伊和朝鮮等另起爐竈。但他表示,人民幣難以威脅美元下,中國明白脫勾對中國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並以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不斷延後,以及早前中國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後卻沒有執行爲例,相信香港中資和金融界的阻力,以及中美關係等因素,使中國還未決定香港的最終定位。

孔誥烽:「中國開始有一個聲音,國際金融系統對於後進國家並不平等,所以中國不要遵守這些規定,要改變規矩,儘量散佈混亂,使系統崩潰,便可以擴大影響,這個一直是伊朗、俄羅斯、敘利亞和北韓在玩的遊戲。中國現在有這樣的導向,但中國還沒有完全拿定主意,香港對中國的用處還不知道,這個關鍵在於中美關係的走向。」

孔誥烽表示,雖然香港過去幾年有很大的改變,但金融、經濟和文化等研究,還可以繼續,學術界可以以臺灣作爲基地,繼續做有關香港的研究。

陳健民﹕香港經驗最直接影響臺灣 在臺做香港研究有一定優勢

研究會主持之一、移居臺灣在政治大學任教的陳健民也表示,香港已難以做一些政治敏感的研究題目,隨着到臺灣任教和做研究的香港學者增加,以及每年有一定數目的港生和香港移民到臺灣,在臺灣研究香港問題有一定優勢,而且研究的結果也對臺灣有實際幫助。

陳健民:「香港發生什麼事情,對全世界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啓示。讓大家知道一個越來越崛起的中國,究竟會如何處理與自由民主世界的關係。特別對臺灣來講,說要統一和‘一國兩制’,也是用香港一套的框架,香港發生什麼事情,最直接影響就是臺灣,如果統一以後,臺灣會面對什麼情況?所以研究香港對全球來講,有很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於臺灣。」

已移居英國的香港政治學者黃偉國表示,像國安與政權關係,改制後的區議會選舉等敏感話題,在臺灣有空間可以做研究,但擔心在《基本法》23條立法後,現有的空間會進一步萎縮。

黃偉國:「參考《國安法》的做法,當政權認爲你有犯法,可以用23條或《國安法》,或者公安條例等法律,隨時找一條做檢控,這是國家權力完成控制法律手段的體現,這種做法會使學者和任何人選擇躺平,以換取安全,造成的寒蟬效應,對做學術研究的影響最大。」

黃偉國表示,中國和香港政府還未限制香港市民出境,臺灣距離香港比較近,仍然是一個適合做香港研究的地點。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